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有效情境活跃小学英语课堂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情景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把它应用到小学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去,能够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对抽象知识点有更好更深入的理解,突破他们的思维局限。因此,小学英语教师积极创造有效的情境,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很必要的。
  【关键词】情境活动  小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26-01
  前言: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兴趣,能够为小学英语教学打下好的基础。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和学习英语,能够带动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英语课堂中,要做到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相结合。两样都要兼顾。根据小学英语的基础知识、生活知识和实践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有效的情境,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1.创造视觉情境来激发学习动机
  英语是一门比较难的语言。兴趣是最后的老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变得积极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事半功倍。但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还比较短,我们学习自己母语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英语的学习中,常常感到很吃力,慢慢的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为了减少学习英语的困难,英语教学应该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具体的学习内容,来给学生创造好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突破好的思维局限。让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学生和老师可以互动,来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小学英语课堂学习的都是实用基礎的语法、句型和英语词汇。学生接触到的大部分知识点都是在生活中出现的普通人、颜色和物体。在学习中,教师如果能够给学生创造直观的教学情境,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厌倦和逃避,这样就能够激发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得到提高。
  2.创造表演的情境来发挥学生的作用
  对话表演和故事表演情景创造就是创造表演的形式之一。由于对话表演场景的创作比较简单,做起来很容易,学生积极性高,学生非常喜欢,在我们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创造很多的对话情景来表演。故事场景的创作大多数都是采用真实的道具,布置的时间也比较长,实际用的也少。对于小学生来说,创造故事表演场景他们非常喜欢。老师在教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分组,根据内容让学生来表演情境。这不仅提供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提供了课堂上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根据小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来创造多媒体课堂情境。在观看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进行模仿和配音,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和句子,避免打击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中用所学的知识来展示自己,增加对语言的兴趣。
  3.创造活动情境把英语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在小学的教科书上经常 比较常见和基本的都是生活中所选的单词和句子。因此,把它真实性和生活化在创造情境时一定要注意。语言都是从生活中来的,离开了现实的话,语言就不存在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组织心动教学活动。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和老师相互交流。如果老师只教授知识,而不根据具体情境来,会让学习变得枯燥。所以,把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在课堂的学习中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还可以组织英语竞赛。
  比如,演讲比赛的时候组织演学生来自我介绍,获得第一的学生,可以进行到年级来比赛。获得成绩的可以给予奖励。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组织英语知识游戏、英语的短剧表演,用英语来讨论和交流。除此之外,在创建活动的过程中,还要了解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不同学习水平来划分等级。了解学生喜好,并且让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在同一个年级,由于学习的水平不同,学生不应因为缺乏知识储备或缺乏信心而丧失自卑感。而是要避免学习英语中遇到的困难,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
  结束语: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习最好的老师。学习新的知识,把新知识带到课堂中去,利用有效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利用多种有效情境来促进多种英语内容的学习,用多种情境来巩固学习的内容,不能仅仅只使用一种形式。老师要根据目前的的情况,创新灵活的使用多种有效情境,不断改进英语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去,和老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
  参考文献:
  [1]李婷.创新情境教学模式,优化小学英语课堂[J].读与写,2017(10):202.
  [2]陈娜.小学英语课堂探索情境创设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3(05):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9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