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谭琴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办好教育的重要前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慢慢滋润他们的心田,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价值的途径。物理学科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一、课前精心准备,突出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精心备课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整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元体系,除了应明确认知、智能目标外,还应涵盖心理目标,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备教学环节,而且要备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应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如与本知识点有关物理学家的生平、科学探索过程,以及该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趣味题,等等。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很多同学对惯性的理解不透。很多同学都知道很多的交通事故,在上课时可先从交通事故引入,通过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从而引出惯性的定义。如果单从交通事故来讲惯性,给学生的感觉是惯性都不好,教师还要从利用惯性的方面给学生讲些例子,防止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使学生明白物理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只要留心观察、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就能解开生活中的许多谜,由此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心理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堂课的质量,不仅要看教师讲得如何,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且要从多元化角度,从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角度来评价,除了知识的传授与被掌握的量外,还应包括师生在课堂上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沟通的状态如何,即课堂心理氛围如何,学生由此获得生活中的启示,以及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和能力等各方面的体现。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应提供足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发现,不惟师、不惟书,激发心理潜能。如教师的一句由衷的赞赏,一分真诚的鼓励,都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句幽默可以巧妙地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不仅可以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而且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典范,懂得如何处理不愉快的局面,如何与人交往和相处。教师创设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自主探索、实践创新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用生动有趣的小实验、小魔术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有趣。就是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成功和创造的快乐。”教师针对教材的内容,设计一些新奇有创意的演示实验、小魔术、小制作,以及介绍本节知识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增强其动手操作的能力。在讲解《大气压》一节时,我用《空杯倒水》的小魔术引入新课,将两只一大一不的纸杯叠放在一起,用吸管插入大杯内做成壶嘴,在大杯另一侧开个小孔(孔不要太大,用手轻轻能按住就好),然后用胶带把两杯连接处粘好(不能漏气),用注射器向两杯夹层注适量的水,上课时用手按小孔,倒过杯子让学生看看杯中有没有水,然后找来一个空杯,这时手不按住小孔,水就从夹层中流到空杯内,这时学生们感到非常惊奇。我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谜底呢?每个学生都想,但我不马上解开谜底,而是让学生带着这个悬念去学习本节的内容知识学习过后,学生自然就明白是为什么了。这样的小魔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活跃的思维。这样,学生们在无意中激发起学习物理的兴趣,并知道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逐步消除了学习物理的畏惧心理。
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从幼稚走向成熟,他们的心理容易动荡,当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阻碍和困难时,极易产生一种焦虑、紧张、沮丧、失意的情绪,这就是心理挫折。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必须通过引导、榜样激励和兴趣激发,帮助其树立自信,使其能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初中学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敢于承受困苦和失败的挫折、培养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物理学史就是一个生动的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可把科学理论的建立、科学发展的过程、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用生动事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白,没有挫折的考验,就没有不屈的人格,挫折和不幸是强者的晋升台阶,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树立远大理想,增强耐挫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温室里弱不禁风的小花朵,任性、孤僻,大都不善于与人合作,更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因此,特别强调集体的作用,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比如分组探究,分组进行课外活动,通过个人、小组间全方位的竞赛,使得学生处于一种竞争的环境中,比一比、赛一赛,赶上前面的同学,为小组争光,努力超越自己。逐步地这种竞争就内化为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行动,进取心大大增强。尤其是原来成绩比较差,对学习、对自己已失去了信心的学生,这方面的变化特别明显。另外,要争取小组的优胜,小组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从而在组内形成了合作的氛围,同学间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意识大大增强。这种合作意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非常自然地迁移到每个学生学习态度上来,从而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学生的学习成功总是同其良好的心理品质,诸如浓厚的兴趣、正确的动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联系在一起。学科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物理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适时适度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拥有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品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8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