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松献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知识量较大,对学生能力要求也较高,除了要求学生能理解掌握,并能运用一些定义、定理,公式外,还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出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学生对数学要有浓厚的兴趣,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且让数学服务于生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1.创设民主教学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和体现。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可行方法。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从而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自己的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最后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2.融合数学于生活中,体现数学的学习意义。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并亲近现实的生活,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要重视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数学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推进课程改革、落实课改精神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其实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3.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有的老师总是抱怨数学课堂枯燥乏味,没有生趣,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在创设问题情景时若以游戏故事等多种形式引入,就能使学生把课间玩耍的心收回课堂,积极投入到思考中来,吸引学生的眼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以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设问、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青少年学生求知欲望强,敢说,敢想,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组织讨论能很好地发挥这种心理优势。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学生学习行为与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调动、培养和增强都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密切相关,所以我们经常强调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就是这个道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愉悦感,无疑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
  1.挖掘教材兴趣因素,鼓励学生动手体验。
  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因素可以挖掘,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既适合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又具可操作性的动手实践内容,增强了教材的人文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易于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并产生由此及彼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积极质疑,维持学生兴奋状态。
  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反馈教学评价,调控教师教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质疑。要求学生质疑,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具有挑战性习题的理解。同时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还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因为学生具有适宜的充分自信,是影响其学习活动积极性和效果性的必要条件。教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另一途径便是善于引导学生提问题,并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从而维持学生兴奋的学习状态。
  3.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活跃学生思维过程。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我们要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所以我们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让学生最有效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通过不断学习的过程,在大脑中逐渐积累更多的知识,逐渐领会并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体会到学习活动的乐趣。学生要通过理解基础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来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需要教师会“教”,而且需要学生会“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9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