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现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蓉蓉

  摘 要: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母语迁移现象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正迁移促进二语习得,负迁移妨碍二语习得。大多数学者侧重于母语负迁移的研究,而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及文化等方面分析母语正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旨在强调母语正迁移的重要性,积极利用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面影响,以提高语言学习效率。
  关键词: 第二语言习得 母语 语言迁移 正迁移
  
  1.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的发端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由发端到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但在各个阶段中,母语迁移现象一直是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分析研究的重要因素。“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母语对其目的语的习得具有重要影响。而产生这些影响的过程就被语言学家称作语言迁移现象。Robert 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Linguistic Across Culture)中提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会把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及其分布,连同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目的语中,因此,对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进行系统对比,可以预测和描写可能引起和不会引起困难的地方。按照Lado的理论,母语迁移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母语正迁移和母语负迁移两个方面。当学习者的目的语与母语结构特征相类似的,就会产生正迁移,学起来比较容易,促进二语习得;当目的语与母语结构特征有差异时,就会产生负迁移,学起来比较吃力,妨碍二语习得。部分学者认为,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将产生“干扰”(interference),因此,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任务就是克服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干扰。语言学者们在母语负迁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对比,旨在减少和避免习得过程中的偏误。而笔者认为,语言系统的差异并不等同于语言习得的难度,母语的正迁移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者学习初期,起着积极正面的作用。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及文化等方面就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的正迁移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
  2.母语正迁移现象分析
  2.1语音正迁移
  成立于1886年的国际语音学会为了记录和研究人类语言的语音制定了一套记音符号,这就是国际音标,它共有一百多个符号,符合“一个符号一个音素,一个音素一个符号”的原则。由于符号简明,比较科学、细致,各国学者都用它记音。英语和汉语中同样也存在着发音相似甚至是相同的音素。例如:汉语中的声母b,p,m,f,d,t,n,l,g,k,h,s与英语辅音音标[b],[p],[m],[f],[d],[t],[n],[l],[g],[k],[h],[s]发音都极为相似。英语中的五个元音[ei],[i:],[ai],[ou],[ju:]在汉语当中也会找到相类似发音的韵母,ei,i,ai,ou,iou。当学习者在学习这些音的时候,发音会更标准,并且能够更轻松快速地掌握发音要领,正确发出这些音标并读出完整的词语。比如:汉语中的词:“排比”/pai bi/,“美丽”/mei li/,其中/p,b,m,l/都是声母,相当于英语中对应的辅音[p],[b],[m],[l];而/ai,i,ei/则相当于英语当中对应的元音[ai],[i:],[ei]。
  利用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相似发音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者二语习得的效率,不得不说这样的母语正迁移对学习者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2.2词汇正迁移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汉英两种语言在词的分类上存在共同点:①词性方面,二者都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数词等。其中一些词性在通常情况下所充当的句子成分也是相对应的。两种语言当中名词一般多作主语和宾语,谓语通常由动词来充当,形容词修饰名词作定语,副词修饰动词作状语。这样在记忆汉语词汇时就可以利用英语中的词性和词语搭配知识,减少学习过程中的阻力;②词语搭配组合方式上也存在一些可取的相似之处,例如,二手(second hand)、笑脸(smile face)、新年(new year)等。只要学习者掌握了母语中相应的组合方式,那么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就可以得心应手;③派生词方面,二者都有前缀加词根(prefixes+stem),词根加后缀(stem+suffixes)的派生词构成方式。例如,由前缀派生的词语:老―:老虎,老乡;pre-:preview,predict,由后缀派生的词语:―头:石头,木头;-tion:education,location。词缀的运用从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学习者的词汇储备量,在学习第二语言时,词缀对词汇积累及词语的理解有很大帮助。
  2.3句法正迁移
  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英汉两种语言中句法的相似点主要表现在句类和句型上。
  ①句类是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来的,两种语言中都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之分,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母语知识自然掌握目的语的句类。例如:
  陈述句:I like Chinese.我喜欢汉语。
  疑问句:Do you like Chinese?你喜欢汉语吗?
  祈使句:Let’s learn Chinese.让我们学英语。
  感叹句:How beautiful it is!它真美!
  其次,在语态方面,两种语言也都有被动语态的句法形式,如,
  被动语态:I was cheated by the man.我被那个人骗了。
  ②句型是单句整体的结构或词性特点定出的类名,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句型结构相同,所以中国学生在学英语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掌握这些基本句型。例如:
  (1)主语+谓语(S+V)
  The bus comes.公共汽车来了。
  (2)主语+谓语+宾语(S+V+O)
  Mary likes to read books.玛丽喜欢读书。
  (3)主语+谓语+双宾语(S+V+O+O)
  John gave me a box of chocolate.约翰给了我一盒巧克力。
  (4)主语+谓语+表语(S+V+C)
  This park is beautiful.这个公园很美。
  (5)主语+谓语+状语(S+V+A)
  We live in America.我们居住在美国。
  2.4文化正迁移
  学习一门语言除了要掌握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之外,了解目的语的背景文化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里分析的背景文化知识不仅包括了与语言本身相关的背景知识,而且有与社会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①音译外来词,由于各国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影响,很多文化中都会保留一些他国文化中具有社会价值的概念,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时会接触到目的语中所包含的其母语的背景知识,英汉两种语言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sofa―沙发,jeep―吉普;功夫―kungfu,孔子―konfucius。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这类词会让学习者有一种亲切感,并增强对目的语的学习兴趣。②常识(common sense)的运用,在对目的语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涉及一些自然科学、人文历史文化等专业知识,在这些情况中,学习者可通过用母语所获得的知识来帮助理解和表达目的语中的内容,充分利用母语来掌握共有知识,并进一步让共有知识在二语学习中起作用,这也是母语在文化方面很显而易见的正面影响。
  3.结语
  综上所述,母语与二语习得之间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母语正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在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初级阶段,他们还不能完全用目的语来理解相关的语言知识及文化背景,其更多地会借助母语来辅助语言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借助的内容又会反过来影响目的语的学习。这时母语正迁移就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不仅有助其更快、更准确地理解目的语,而且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当掌握了两种语言的相似性之后,就等同于为语言学习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从正迁移入手利于学习第二语言。语音方面的母语正迁移可以减少学习者的发音障碍,增强学习信心和动力;词汇方面的正迁移有助于学习者扩大词汇量,快速准确地记忆相似结构的词和短语;句法方面的正迁移能帮助学习者用目的语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简单交流;文化方面的正迁移使得学习者可以用目的语来描述母语国家的文化、事件,提高学习兴趣。母语在目的语国家所起的正面积极作用也会激发学习者的民族自豪感及学习热情。
  当然,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的负迁移问题也是无法避免的,学习者不能够完全依赖母语来进行学习,而要借助母语正迁移充分发挥和培养学习兴趣,最终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Lado,R.Linguistic Across Culture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 Annarbor,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57.
  [3]苏留华.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
  [4]寮菲.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2).
  [5]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92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