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小学数学发散思维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颖

  摘 要: 发散思维具有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集中思维为主,学生惯用固定常规思维思考解决问题的现状,探讨了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发散思维 培养措施
  
  一、前言
  社会在不断创新中前进,人类在不断创新中成长,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我们重视创新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适合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要搞好创新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发散思维作为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在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必须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教材进行精心设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发散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传统教学以集中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学生习惯于按照教材上写的或者教师教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符合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完全必要的,但对于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兴趣、促进其智力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然是不够的,这种集中思维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要充分注重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注意培养其创新意识,尤其是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越来越显得重要。发散思维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完全必要的。
  三、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的措施
  发散思维是从同一问题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表现为思维开阔、富于联想,善于分解组合,引申推导,敢于创新。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呢?我结合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经验,对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措施进行了探讨。
  1.强化基础知识,为发散思维奠定有力基础。
  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着小学生的认识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来说,数学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就如同毫无根基的空中楼阁。因此创新教学首先要从强化基础知识开始,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强化数学基本功,渗透数学思想,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小学数学首先要从最自然质朴的境界开始,在最利于学生数学基本素养发展的地方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才能使学生打好可以继续向上生长的数学根基。强调通过练习,激发思维,掌握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只有在不断地练习中学习,学生的各项数学素质才能得以激发、生成、跃进,进而解决新的问题。教师在练中讲,就能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确切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找到最适合每个学生的引导方式和学习方法,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
  2.要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老师要善于激发、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由暂时兴趣发展为长期、稳定的兴趣。利用、调动各种外部因素,是学生感受数学的兴趣和作用,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根据数学的特点,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味、掌握并能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课堂学习与实践结合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学习兴趣,就不能从内心深处喜爱数学,更不能在数学课上积极地思索问题,产生创造性思维。
  3.营造师生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建立培养发散性思维的环境。
  教学过程中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触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想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就需要有一个和谐的环境,给学生留下充分表现和发挥个性的平台。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块肥沃的土壤,只要拥有了这片土壤,学生的创新意识才得以萌发。教师要克服创新认识上的偏差,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不同于别人的思路,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都是创新。每个学生都可以创新,也都具备创新的潜能,如何挖掘和提高这种潜能,取决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程度。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以平等、宽容、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更多地采取讨论、探究等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成为探索研究的主体。这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享受成功,引发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都渴望有创造性的成果,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强烈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无论如何不要使中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无济于事。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要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个新颖的解题方法或思路都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从而更能刺激他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
  5.诱导求异、变通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要有敢于求异、敢于变通作为驱动力。教师要善于选择恰当例题,创设问题情境,精心地诱导学生的求异、变通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变通因素要及时予以肯定和热情表扬,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他们渐渐生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事实证明,只有在这种心理倾向驱使下,那些相关的基础知识、解题经验才会处于特别活跃的状态,也才可能对题中数量做出各种不同形式的重组,逐步形成发散思维能力。
  四、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是思维训练的教学,教师应正确诱导、点拨,不仅仅要培养集中思维、定向思维,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注意培养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使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同步发展、协调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萍.创新――数学课堂的永恒追求.小学教学参考,2009,10.
  [2]郭春娟.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新课程学习,2009,8.
  [3]黎少雅.小学生创新思维素质的培养.广东教育,2002,12.
  [4]何生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新课程,20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