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趣”成为学习语文的钥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吉干芳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没有兴趣地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而且达不到好的效果。而如果满怀兴致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当然,人不可能对每一样事物都感兴趣,那么如何使自己对必须学或必须做的东西感兴趣呢?
一、要善于发现入趣点,从入趣点着手
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教师在指导时,表述要具体形象,要多演示,关键是要找好入趣点。“入趣点”是指人在做事情过程中的兴趣所在。每一件事情只要认真去做,努力去发掘,就必定能找到入趣点。学习也是一样,或许你对语文不感兴趣,但是你必定对其中的一篇文章特别喜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生活展现情境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如一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找春天,课前我先把全班学生带进校园里,在自己的身边找春天,看看谁的眼睛亮、耳朵灵。着他们走了学校一圈,回到教室,学生有的说:“老师,我发现树叶变绿了,春天来了。”有的说:“小草由黄色变成了绿色,真好看呀!”有的说:“校园里的花儿开了,有黄的、粉红的、紫红的、黑的,春天真美呀!”有的说:“小蜜蜂出来了,春天来了。”……他们说得太精彩了,让人听了真是一种享受。
2.实物演示情境
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考虑到相应的背景,如“大海上的鲸”、“蓝天上的燕子”、“藤上的葫芦”等,都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如《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我们在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时就可以预先找一个烧瓶,里面盛半瓶水,再找一些小石子,让学生当场演示乌鸦喝着水的经过。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叼起”、“一颗一颗地”、“渐渐升高”,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乌鸦真是太聪明了,激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如教学《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第二课时,我在挂图上贴上一个光芒四射、火辣辣的太阳。出示课文的挂图,小朋友们看,太阳火辣辣的,知了在树上一个劲儿地叫着,好像在说:“热呀!热呀!真是太热了!”这时导入: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呢?蚂蚁和蝈蝈又在干什么呢?快让我们去看看吧。学生个个兴致极高,“哗哗”地翻开课文,大声朗读起来。可见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在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如教学课文《放小鸟》,在学到笼中的鸟宝宝和鸟妈妈对话时,我有意识地让孩子们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当时,我们班有一名学生,妈妈是贵州人,生下她就离她而去,唱着唱着,我发现她的眼睛湿润了,唱完歌曲她趴在桌上哭了。此时,孩子们就是文中的小鸟,都被感动了。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我注意渲染一种与教材一致的氛围,用音乐渲染情境,小心地拨动学生的情弦,有意识地让教材蕴含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活动相连接、相沟通。
二、顺着入趣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人们常把“书山有路勤为径”作为劝学的格言,然而我们更看重一个“趣”字。因为只要读书感兴趣,你不叫他“勤”他也会“勤”,即所谓乐此不疲。小学语文教师要负担起引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丰富他们的经验,使他们在认知的阶段上,有所超越和突破,以提升认知水平。知识就是力量,所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贵在得法
学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收集各种有用的材料,应用所学的语文技巧,随时随地把握学习语文的机会。但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搜集到有关的资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教师要教给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一是弄清楚要搜集的资料是属于哪一类的,再有目的地进行寻找;二是带学生到学校阅览室阅读,教师加以指导;三是列出参考书的书名,让学生到图书室借书;四是提供信息,指导学生到书城、少年活动中心或上网查找;五是方法灵活多样,可采取主要内容概括法、摘句法、复印法等。学生掌握了方法,学起来就显得轻松,自然也就有了兴趣。
2.恒在收集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如:学习《长城和运河》、《桂林山水》一课,让学生查找有关长城、桂林的历史、传说、歌曲、图片等资料;学习《三打白骨精》一课,要求学生阅读《西游记》小说。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及责任感。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独立地学习语文,面向世界、认识世界,创造个人的世界,发挥个人的潜能,培养足够的能力和信心。
3.重在交流
为了达到延伸课堂教学的训练目标,教师可要求学生把搜集来的资料,在课堂上汇报交流。通过沟通互动,学生感受学会理清思路、表达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学会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相辅相成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有利于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关心,最终使学生的个性、差异、自主、潜能得以充分发展。
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目标,课堂教学一定要从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火力,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将这种情感体验化成学习语文源源不断的动力。没有了趣味,也就没有了兴趣,没有兴趣的东西是枯燥的、僵化的、呆板的。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把知识的学习寓于愉快的情境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因而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了。学生感到学习很轻松,大大减轻了过重的学习负担,也就自然爱上了学语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5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