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管理系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生井娟
摘 要: 现代高等学校由于越来越多地引入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与先进的科学的教务管理系统软件,使得物理实验教学管理秩序井然,效率得以很大提高,实验成绩更准确,由于客观因素导致的错误基本被排除。
关键词: 物理实验教学管理 教务管理系统 软件 效率 准确
近几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高校间的合并,高校校区间的分离,高校内各专业设置的增多,以及专业划分得越来越细,特别是理工科类高校,物理实验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和繁琐,并且很多高校引入了学分制,比学年制更加灵活多变,学生只要按规定修满学分即可毕业。因此学生在选择课程、教师以及上课时间和地点时有了很大的自主性,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宜的实验课。
高校物理实验选课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
首先是手动选课阶段。该阶段师生工作繁琐,存在很多弊端,经常会出现重选、错选、漏选等差错,秩序比较混乱。
1.学生有从众心理,看到哪个课选得人比较多,他们就都去选;或者听说哪个老师比较好,就都选他的课。有些课选的学生太多、教室坐不下,乱哄哄,实验室资源不够,而且由于信息传达不够迅速,学生不能及时改选,影响了教学质量;相反,有的实验课选的学生太少,又造成资源浪费。
2.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如果需要改选实验课,则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有时信息得不到及时更正,可能选了这门课,去上另外一门课,导致考试和成绩与实际实验不符,以后更正成绩则需要填相关表格报相关部门,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
3.任课老师登记成绩工作量巨大。学生刚进校时是按专业划分的专业自然班,选了物理实验课后又形成了实验课自然班。由于这两个自然班的学生不一致,任课老师在登记成绩时必须把实验课自然班的学生成绩对应到专业自然班中相应的学生。这个工作量不但巨大而且比较容易出错,特别是同名同姓的学生,更容易出错。
4.由于信息不畅通,学生所选实验课与其他课程冲突,并且调整麻烦,学生需要不停地在教务处和任课老师之间协调,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耗时比较长,且容易出现差错。
5.这样混乱的场面还带来一个不良后果,就是学生评教时出错很多,学生经常会需要对不认识的老师和没有上过的课程进行评教,这样做既没有针对性又没有现实意义。
二
鉴于以上种种现象,为了提高选课效率,减少差错,节约师生们的宝贵时间,我校物理实验组的老师们经过不懈的努力,自制了一套选课系统,与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相结合,大大减少了冗长而低效的手动选课程序,这就是第二阶段:与教务管理系统相结合的自制管理系统选课阶段。
本阶段,学生选物理实验课时,必须先进入学校教务选课系统,进行第一次选课,只有在进行了第一次选课后,方可进入自制系统进行第二次选课,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理想的物理实验课。本系统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1.这样做非常简洁明了且高效,由于客观因素而出错的情况基本被杜绝了。学生在选课的同时就能知道有哪些实验课可供选择,有哪些老师可供选择,有哪些时间点和上课地点比较适合自己,哪些教室已经选满,不能加人;有哪个教室还未选满,学生还能选课,彻底杜绝了重选、漏选、错选的现象,而且便于老师进行统筹规划,不会出现有的班级人满为患,有的班级人数严重不足的现象,使实验室和实验器材得以充分合理的运用,使每位同学都能在课堂上掌握好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如果学生选完课后想改选,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进入选课系统,把原来的选课取消掉,重新选择就可以,但是过了有效期就不能再改了。
3.物理实验课程考核成绩录入简便快捷。教师在进入自制系统后,只要根据实验课类别以及当时学生选课时所形成的自然班进行成绩输入,提交上报即可形成总评成绩,然后打印存档即可,避免了手工填报阶段的很多弊端。
4.学生在选课时就已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时间和地点,不会出现跨校区、与其他课程冲突的现象,也不会出现所选非自己所想选的情况,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选课效率,又满足了学生的各方面的合理需求,降低了出错率。
5.学生可以真实有效地评教。实验课结束后,学生可以进入系统对自己的任课老师进行评教,这样对号入座的评价比较真实、有效且有意义;教师可根据评教情况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模式越来越人性化、科学化、高效化,在整个过程中,现在网络技术、软件的开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解决了以前纯手工年代所出现的很多棘手问题,为师生的日常工作、科学的进步、为教育管理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积极运用各种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服务于教育管理,创造一个更理想、更和谐、更高效的教育管理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改艳.教务管理系统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0.
[2]李文博.试论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J].中国科技信息,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6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