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用多媒体,优化文言文的教与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兰芹

  摘 要: 面对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许多学生谈“文”色变。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文言文教学单一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a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它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可以再现背景,帮学生突破重点难点;还可以延伸拓展,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关键词: 多媒体 文言文 教与学
  
  曾几何时,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被学生戏称为“第二外语”,许多学生望“文”却步,谈“文”色变。但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老师不能不教,学生也不能不学。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学手段单一,粉笔加课本,翻译加记背。为了让学生读懂原文,教师一般都是采用串讲法,一字一译、一句一讲,非得字字落实,句句过关,方肯罢休。学生不是积极探索、主动学习,而是消极等待、被动接受。富有情趣和灵性的文言佳作被肢解为零碎的文字,美感全无,情趣全无。尽管老师们使出浑身解数,但学生们的厌学情绪还是与日俱增,教学效率越来越低。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教育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应了信息时代对文言文学习的新要求,具有直观、生动、反馈速度快等优点,颇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习热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昂的学习热情,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好突破口,运用多媒体巧妙导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咏雪》之前,老师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飘雪的动态画面,并配以名曲《雪绒花》,精心做成课件。课堂上通过大屏幕映视出来,让学生在《雪绒花》的优美旋律中,欣赏雪花漫天飞舞的美景,仿佛置身其中。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导入:面对如此美景,同学们可能会诗兴大发,今天我们将跨越时空,来到一千多年前的东晋,邀请两位聪慧的同龄人,一起来咏雪……
  作为一节课的开始,结合具体的内容,巧妙利用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通过丰富的视听声画生动地导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热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获得审美体验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奇妙的山水景物曾引起历代文人的无限遐思,也因此留下了很多名篇佳作。初中课本中也选入了不少,如《三峡》、《与朱元思书》等。对于这类文言文,要在反复诵读中体味文章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可由于诸多原因,大多农村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课文所提及的实景是他们未见过或见之不多的。这给学生进入诗文的意境,品味深蕴其中的情怀,带来了不少的困难。这时老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势,将画面实实在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如临其境,陶醉其中。
  如在《三峡》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下载连绵不绝、直插云霄的山峰,势如奔马、奔流不息的江水,银光闪亮、一泻千里的瀑布,耸立山巅、婀娜多姿的松柏,……让学生在欣赏三峡旖旎神奇风光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文意,并且能结合画面熟读背诵,从而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三、再现背景,突破重点难点
  文学作品大都产生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只有深入了解时代背景,才能更深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和内涵。可文言文中涉及的有关内容事件距学生生活的时代过于遥远,他们又无足够的历史知识和人生阅历,很难想象、理解创作的社会背景。仅凭老师简单的口头介绍,学生只能似懂非懂地泛泛了解。而多媒体技术却以其广阔的材料来源渠道,为再现当时的社会背景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背景,深刻把握作品的思想和内涵,从而顺利地突破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如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诗文大意学生固然不难理解,但对于作品中诗人那种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博爱、济世情怀却不易体会。因为毕竟杜甫生活的那个时代距今久远,当时的社会背景学生了解不多。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收集、剪辑相关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播放,为学生再现安史之乱时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尸横遍野的战场,颓废残破的房屋,衣衫褴褛的逃亡者……有了如此形象生动的画面感知,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再加上教师讲解,这时再来理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身处“漏”室,却心系天下苍生、推己及人的博爱、济世情怀,应该就比较容易。
  四、拓展延伸,开阔阅读视野
  课内文言文内容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具有典范性,但仅仅学习课内这些篇目,学生阅读视野还是不够开阔。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丰富的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下载一些与当前课文紧密相关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交换阅读、共享资源。
  如学习蒲松龄的《狼》之后,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从网络上搜集下载《狼》的另外两则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比较,学生不仅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可将课内学到的文言知识应用到课外阅读之中,既丰富知识,又开阔眼界,收到巩固、提高的效果。
  当然,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必须注意不能让视听等媒体挤占学生朗读、思考的时间,一定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做到适时、适量、适度。
  总之,多媒体是一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文言文教学辅助手段。它能够营造高效的课堂,收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2]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3]杨九俊主编.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5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