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三维课程目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顺和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显著变化就是在教育目标的定位上,强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培养学生,这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本质――“以人为本”。然而,在实施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普遍感到知识目标较容易操作和评价,而其他目标华而不实。因此,在实施新课改中,对三维目标认识不足或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已经成为实施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瓶颈和障碍。
1.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并认清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积累的过程,而是能力发展和生命体验的过程,这种有生命体验的学习不仅包括认知活动,而且包括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三者都是意义建构的过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整合。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由于强调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目标的达成率,知识被放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当前高中教育的最终评价方式高考也主要是通过知识层面来考查的,因此,知识目标的达成对高中教育来说是最重要的。新课改关注学生的发展,不再把学科的完整性、严密性作为第一标准,而是强调化学学科中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强调与学生经验的联系,保留与近代化学发展相关的内容。
当然,我们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不应该是高度关注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而刻意回避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不是游离于知识目标之外的,“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和载体,没有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就没有着力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变成了空洞的说教,失去了意义建构的依据。
因此,化学学科的教育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综合考虑,我们不能也不应该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要求来衡量每一节课。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有三维目标意识,又要深刻把握每节课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与科学态度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实施化学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并潜移默化地形成科学素养和培养科学精神。
2.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和其他学科一样,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新课程三维目标不仅要学生学会,而且关注学生会学、乐学。只有学生会学、乐学,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具备自觉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也才能更好地选择环境,适应社会,创造生活。因此,在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新授课中,老师不要轻易地将结论抛给学生,应该从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出发,通过化学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问题教学,使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化学现象中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演绎,概括出化学概念和规律形成的本质。
凸显过程与方法并不是脱离知识抽象地讲方法,而是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多让学生感悟和体验,让知识成为能力的载体,扩大知识的再生能力。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形成学法,产生情感体验。
3.充分挖掘化学史,理解化学与现代科技相联系的阅读素材的内涵。
化学史既是一种知识,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精神食粮。化学史上化学家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构建的健康高尚人格有着其他学科的知识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们在讲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化学史时往往一带而过,即使是书中已附有的,也只是稍有提及,而是把注意力放在知识教学上,认为那才是“正事”,忽略了化学发展历史的字里行间中所蕴涵的深邃的东西。实践证明,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化学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而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的方式。化学史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种科学方法超越于一般的化学习题的解题方法,这种科学精神实际上也就体现着一种价值取向,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构建的健康高尚人格有着其他学科的知识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介绍化学史时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化学史的零星内容的作一些系统化,展示科学探索、发展的轨迹,给学生以原始而又清晰的认识,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科学史话中的人文价值,将化学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与科学家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渐染,培养学习进一步学好化学的动机和兴趣。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科技与现代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充分感受STS(科学、技术、社会)意识,体现科学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缩短化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4.以学生为中心,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事实上,学生所蕴藏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无穷的,关键在于老师们是否有这种意识,是否具有对学生的爱心。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把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在高中化学课中,教师应该强调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去思考,剥夺学生独立思考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努力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新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科学方法的培养。与化学概念、化学规律这类陈述性知识相比,方法和思路常常称为程序性知识,它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科学方法和正确思路的建立,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所以教学并不是把所教的内容简单地输送或移植给学生,而必须经过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习题教学上,教师既要注意解题策略的教学,又要注意解题教学策略的研究,克服将化学学科教学变成习题教学的倾向,多让学生交流,讨论碰撞,发表意见,充分暴露他们的思想和思维轨迹,归纳解题方法,提炼解体的策略,优化解题过程,把培养迁移能力作为宗旨,而不是机械地、条件反射式地讲题、做题。要多让学生体验感悟,不要生硬地教给学生所谓的解题“宝典”,干瘪地教给学生所谓的解题“秘籍”。
5.教学评价多元化,促进学生的发展。
考试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考试要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及时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因此,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平时成绩的考核与评估,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我评估,学生之间相互的评估,体现对学生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
总之,在化学教育中,教师要树立三维目标意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地确定课堂教学三维课程目标,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性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48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