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教好高一物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 敏

  初中物理重在定性研究,所研究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而高中物理研究的对象比较复杂且抽象,通常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由现象追溯物理规律;由物理过程寻求定量关系。这就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概括和想象等思维能力,有较强的数学运算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有与之对应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这对于只有形象思维或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尚处于经验型的高一学生来说,要求无疑是上了一个高的“台阶”。学生怎样学?教师怎样教?这是历年来高一物理教师深感棘手的问题。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认识。
  一、努力平缓初、高中物理教学台阶,细心衔接初、高中物理知识结点。
  1.研究、比较初、高中教材特点,准确把握物理知识上的“连结点”和“间断点”。
  所谓“连结点”是指初中已零星学过的、定性的、简单的,到了高中要进一步拓宽的知识,如:重力、弹力、二力平衡、力的图示法等。所谓“间断点”是指初中未学过,但学生已有所感触、有所介绍的知识,如: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再如:语言表述中“只有重力做功”,就省去了“其它力不做功”的潜台词,等等。把握了“连结点”,就能实现知识的自然衔接和拓宽;明确了“间断点”,就能及时填补,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排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2.调查、分析学生关于物理知识的“前概念”和学习物理的“前习惯”。
  学生头脑里已存在的,对某一物理现象的认识叫“前概念”;学生在初中养成的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叫“前习惯”,摸清了“前概念”与“前习惯”,就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及时矫正错误概念和不良学习习惯提供了可靠依据。调查的途径有:精心设计的问卷、上新课时提问和观察,以及课后的作业,等等。总之,学生这方面的信息获得得越早越全面越好。
  3.介绍高中物理知识的框架结构,明确高中物理的能力要求和学习要领。
  新课伊始,就应让学生知道物理学科的特点,包括知识结构、研究方法、学习要领与学科能力要求等。只有学生从宏观上了解了物理世界的轮廓,才能拓宽思维范围和认识视野。
  二、紧扣教学大纲,灵活驾驭教材。
  较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对教材本质的认识和灵活驾驭能力。在高一衔接期的教学中,教师驾驭教材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间断点”知识的补充宜缩不宜扩。
  2.“连结点”知识的过渡宜深不宜浅。
  3.同“一类”知识的教学宜细不宜粗。
  4.能力的拔高宜缓不宜急。
  “间断点”一定要及时补上,同时要注意缺多少补多少,否则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甚至会影响学生学物理的积极性。“连结点”知识要着重研究新旧知识在层次上的差异,把握好延伸范围和深度。例如从“路程”到“位移”,从单一的“摩擦力”到“哪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及其大小和方向的确定”,从标量的加减运算到矢量的加减运算,等等,都必须明确讲解,并逐步打破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缺乏科学依据的思维定势。同“一类”知识有其明显的共性,对此教师应多角度、多层次、详尽地进行分析、讲解,把学生从初中阶段的要求自然地引向高中阶段的要求,使其触类旁通。
  三、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高一物理的力学内容一定程度上既严密又枯燥的特点,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活泼的课堂气氛,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新知识、提高能力。其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条。
  1.广用激发语言,密切师生情感。
  教师多用启发、勉励和激发性语言,能使学生很快地与教师沟通心理渠道,进入学习高中物理的角色,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教师的言谈举止应贴近学生,使学生信任和尊敬教师,感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共闯物理难关的帮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
  2.列举新颖事例,广开智慧大门。
  新颖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兴趣,而兴趣是叩开智慧大门的钥匙。教师应适时地讲一点趣味性的知识或物理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学习物理虽有难度,但它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逐渐养成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不畏艰难的品质。
  3.用活关联词语,增强语言感染力。
  在课堂上,除了用生动、准确且幽默的语言外,教师还应注意用活关联词语。声音、语调应抑扬顿挫,忌多次重复,忌“口头禅”、忌“连珠炮”式的“满堂灌”。发问应给学生留有时间空隙。学生回答问题时多用肯定,少用否定,如“动动脑,再想想。”“有没有补充的了?”“不错!基本上回答对了。”等等。和谐而富有美感的语言,能使学生的精力和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4.欲进先退,巧设悬念。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用诱导的方法,把学生不熟悉的知识或较难的问题引导到学生熟悉的方面,在暴露中发现问题,用老问题来引出新问题,有时还要故意制造“上当”的机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三进山城”的过程中活跃起来,再稍加点拨,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四、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细致、要耐心;不良习惯的纠正应及时、应坚决。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效果的好坏最后还得通过学生来检验。高一的前期应开设课外学习方法指导课,如针对学生不善于阅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请况,教师可介绍阅读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生在初中留下来的“死记硬背”的习惯,要作彻底的更正,拟几类例题作专题指导,从读题、审题、解法到解题步骤一一指导和严格要求,一定要将“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通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会”就能做“对”的境界。
  五、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应缓慢一点,教学要求和期中考试试卷的难度应降低一点。
  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坚持不搞“揠苗助长”的原则。第一学期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习习惯的培养,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以及解题步骤的规范化上,“诱其下海而畅游”。为达到较高的要求而通过较难的试卷来拔尖,将会“欲速则不达”。一份过难的试卷,往往是“四面碰壁”:学生伤心,家长有意见,领导不满意,教师很“难过”。这并不意味着不将学生的物理成绩提高到应有的水准。当然,那种一味地送学生“高分”以“取悦于众”做法也是误人又误己的。
  诚然,搞好高一物理的“启蒙”教学,实在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还要继续努力积累更多的经验,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