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呈德

  江泽民同志说:“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际教育界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那么,如何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我认为,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其关键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陈管见。
  一、寻幽求活,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人才会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去勤奋努力,去克服一切困难,才会有创新的意识和欲望,也才会产生智慧和力量。兴趣是成才的先导,是成功的前提,道理就在于此。从心理学角度讲,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因素,它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感体验的意向,随着这种情感体验的深化,便会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便会对哪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欲望,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老师一个恰如其分的形象的比喻、一幅惟妙惟肖的图画、一句幽默和谐的语言、一首动听的歌曲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高一英语必修Ⅰ的时候,因为前面几个单元的内容不多,简单好学,学生一学就会,花不了多少时间,所以在开始的两个星期,我几乎每一节课的前几分钟都要给学生们放一首英文原版歌曲,如Yesterday Once More,See You,See Me等,虽然学生们听不懂,但感到好奇,产生了想学好英语的念头。我同时又采取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学生对英语这门外来语倍感兴趣,如采取书法比赛、读课文比赛、背课文比赛、1分钟背单词比赛、课堂尽量用英语和学生对话等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鼓励质疑,启发探究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遵循这一认识规律,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引导学生大胆地设疑、质疑,让学生提出感兴趣而又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启发,引导学生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究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鼓励质疑,启发探究的做法,一般常用于英语阅读课的学习过程中。比如我在教高二英语课文中的阅读课时,首先让学生合上课本先听一遍录音,再翻开课本快速地读一遍加深印象,下一步就看课后的练习册上的有关为此课特设的一些问题,看谁答得又对又快。在这个时候,学生积极发言,各述已见。答对了我及时肯定,答错了并不立即指出,留下思考的余地,设置悬念。当进行第四步,即翻到课本上进行阅读课的细讲时,我再一一地提出刚才的问题,刚答错的部分答案会立即反应上来,达到了不指自纠的目的,学生的记忆更加深了一步,还提出许多有益的问题,效果事半而功倍。这样,就把知识建立的过程由单一的老师“注入”转变为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探究和研究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和自学,体验到成功和愉悦,因而更加激发了主体意识和探索的渴望,激发了智慧和潜能,提高了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解答问题”,更使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只有善于提出一个新问题,才有可能导致一个新知识的建立。这些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是必不可少的。
  三、注重参与,培养主体意识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放弃“填鸭式”教学,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进而向参与式教学过渡,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客观要求。如,在每一次考试之后,我都会让进步大的和前几名给其他的学生讲讲学习经验和近期学习方法,使他们感到成功后的喜悦,同时把没考好的、退步较大的学生找来谈心,帮助他们仔细分析失利的原因,告诉他们不要失去信心,正确地对待挫折。在每次期中考试后,我都会让学生制定一个精制的试题分析卡,内容包括理想目标分、实际得分、进退名次(与上次考试相比)、错误大小题型(号)、错误原题、错误原因及改正、经验与教训(各个人得失)。我对每一次考试试题都进行这样的认真分析,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注意这些应该注意的地方,达到了启发的目的,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同时我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设置恰当的情景,让学生会分组用英语对话,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也是教学改革的又一需要,通过精心策划,巧妙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参与式教学的实施,使学生教学参与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探索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能力
  美国教育家鲍威尔认为:学生学习的“思维模式”遵循“感知操作―形成表象―书写表达―形成定义”这个过程。我认为英语课应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语言是一门交际工具,应坚持听、说领先,再训练读、写的原则。我要求学生先听懂别人说的内容,会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这是最基本的东西。进而培养学生的读、写的能力,再立即运用于现实生活,才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人才――综合型人才。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坚持对学生“引导而强迫,鼓励而不压制,启发而不代替,探究而不注入,激励而不放纵”,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1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