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学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月英

  摘 要: 为何有些学生在学习上无所适从,为何他们对学习缺乏自主意识和浓厚的兴趣,为何初二学生分化如此严重,那是因为他们缺乏自学能力。教师如何为学生创造自学条件,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以适应现今的教育形式,文章对此作了探讨。
  关键词: 学生自学能力 指导自学方法 创造自学条件
  
  随着社会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呼声日益高涨,我省出台了一系列禁止利用节假日给学生补课的政策。政策一出台,孩子欢呼雀跃,终于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呼吸一下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了。然而家长和老师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应试教育的残酷竞争和就业压力的无比沉重,不能不令我们担忧:没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孩子的成绩会不会下滑?学校的升学率会不会下降?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以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学习”、“授之以渔”、“终身学习”这些新理念和新方法的提出无不印证了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
  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有较长一段时间还习惯于小学教师“保姆式”的呵护与照料,仍然耐心等待老师的各种安排与布置,没有根据变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初中生分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学生自学能力低下,这样直接影响其学习的信心;陷入恶性循环后,往往花很大力气也难以挽回,避免陷入恶性循环的重要举措就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授之以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少走弯路,径入厅堂。自学方法的指导重点应放在课堂上,因为这是学生学习的“大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当然作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应予以重视并给以指导。
  1.“多读”。阅读教学的中心是“读”,主线也是“读”。对每一篇课文都应提倡多读,反复琢磨、体会。叶老曾说:“老师教语文,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而所谓透彻理解课文,需反复玩味课文,由字词章节而通观全篇。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都适宜求之以课本,不适宜舍本而他求。”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才能得其要领,读懂、读好。我每教一节课都要求学生把课文至少读四遍,第一遍是“认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字、词、句,把握课文的大意。第二遍是“研读”,探索作者的思路,弄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第三遍是“品读”,品味文章风格、特色,掌握课文的重、难点。第四遍是“熟读”,使课文的外部语言向自己的内部语言转化,把知识、技能初步运用于读写实践。
  2.“多思”。“思”与“学”是密切相关、互相促进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条“祖训”道出了“思”之重要。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求同思维的训练,而且要重视求异思维的训练。应鼓励学生努力学会对同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方面、多种可能性上去“思”,养成“多思”的习惯。
  3.“多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事实确实如此。因为“提出问题”常常会使人获得“创造性的想象力”。所以,我们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提问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从提问开始,在分析问题中发展,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我们可以采取多种问答方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譬如:学生问,老师答;老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自己问,自己答。在一问一答中,训练学生善于思维、敏与思维的能力。
  4.“多归纳”。经常指导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依靠自己的头脑,由自己概括出重要的内容,揭示出学科的规律,这也是一条重要的自学方法。在课内或课外可以让学生做一番归纳和整理工作。归纳的内容可以是听说读写,归纳的方法应因人而异,发挥所长。
  自学方法的指导关键是要让学生自己逐步掌握自学的主动权,“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往往要靠学生自己去认识、去体会,隔靴搔痒的做法终究是不能奏效的。
  二、创造自学条件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要有一定条件的,我们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学条件。
  1.激发学生兴趣。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无疑,这话是有道理的。在教学过程中,极需要语言的主动性、提问的启发性、教学的直观性、练习的多样性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2.加强基础训练。自学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难以想象,一个知识贫乏、思维混乱、基础极差的学生会有很强的自学能力。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自学训练。值得注意的是基础训练必须有明确的规范的要求和检查措施,力争把基础打得深一些、牢一些,为学生自学创造条件。
  3.增加学生活动的机会。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热衷于满堂灌的状况。吕老说:“语文课既然是技能课,上课时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
  4.抓好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东西越多,他掌握课内基础知识就越容易。因此,教师对学生应充满深厚的感情,排除“怕困难”、“没时间”、“不习惯”等种种干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并进行评论;读科普、文艺书籍及其他报刊;开展作文竞赛、读报比赛、演讲比赛、智力竞赛等多种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
  综上所述,指导自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而创造自学条件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保证。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养成自学习惯,不断提高自学能力,从而终身受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3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