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谷 铸 邱红伟 刘飞飞

  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飞速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在新形势下如何把握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师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形势和现状进行了相关研究,重点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仍然存在的不足,并从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需要采取的重点措施两个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发展要求 现状 结论 建议
  
  1.高校体育教学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形态将对社会发展各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对高校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江泽民同志指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1]教育是知识经济的中枢,高校是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社会的发展要求一流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基础,而且要具备强健的体魄。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健康教育重任,重视高校体育教学,全面提高人才的身体素质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抉择,要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迫切需要改革创新。
  作为我国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当前,各类高校为迎接挑战陆续开展了体育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人们对高校体育教学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整体上与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例如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造成学生体育参与意识不强,等等,使他们在步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本文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革建议。
  2.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2.1陈旧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和实际化,是联系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和纽带。[2]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依据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系统学习教学模式建立的,这种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构建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以定性的形式将教学内容灌输式地教授给学生,教学的重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三基的学习与掌握,这种模式强调基础而不是选择,重秩序而不是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习惯地认为体育就是身体教育、体质教育,是枯燥、乏味的身体操练。[3]
  2.2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通过重点调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走访和电话了解其它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情况发现,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一般以教学班为教学组织形式。在一个教学班中,学生接受同样的教育,然而由于各个学生在体质状况、运动能力、心理素质、对体育的认识程度、学习心态等方面存在个性差异,如果将他们在统一的组织形式下进行学习,就过于强调了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的需求。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存在明显的不足,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2.3机械的考核制度阻碍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体育达标考试是目前体育考核的一贯手段,各种体能测评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体育考试中,而这种考试大都采用与评定运动竞技水平类似的方法,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为运动竞技的目标是发挥人的运动潜能,这与高校体育在评价对象、目的上是不一致的。在机械的达标考核制度下,有些学生先天素质就好,对于考核标准不练习也能得高分,而有些学生先天素质就差或有身体缺陷,即使努力仍不能及格,这样的考核机制违背了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则。
  3.结论和建议
  3.1强化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作用,使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
  3.1.1素质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主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和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素质教育是人的培养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是教育领域的一次核心变革。
  3.1.2终身体育理念。
  “终身体育”是一种非常适合时代发展的体育教学思想,终身教育的倡导者伦格兰德认为:教育应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地学习的过程,今后的教育应当是能够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而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内涵的扩展和延伸,是终身教育发展的必然。高校体育教学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它具有与社会体育衔接的特点,应当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3.2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改革创新。
  3.2.1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推行体育素质教育,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需要与发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出发点。体育教学模式的重心应该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移,从以传统的体育知识、技术传授为中心,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从维持性学习转向创造性学习,从一次性体育教学转向全社会终身体育教学,从课堂教学转向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在必要的“三基”教学基础上,关心学生掌握锻炼方法,在授学生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培养其体育学习动机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3.2.2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多样化。
  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实施个性化多样化培养,建立多元化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例如组织与辅导课外体育活动,把其作为体育课的延伸,充分发挥其特殊功能,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体育课程设置做到多层次、多类型,使体育课的内容呈多样化,使不同身体素质、体育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同样的学习与锻炼,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特别使学生形成自己特别喜欢而擅长的优势体育项目,这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
  3.2.3适当延长体育课程的开设年限,扩大学生健身锻炼的领域。
  据调查,我国大多数高校仅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程,几乎所有学校三四年级均未开设体育课。学生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等综合指标,在一二年级增长较快,三年级维持现状,四年级开始下降。这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经常进行健身锻炼的能力和习惯。为了落实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高校首先应当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受好,提高体育能力,养成经常进行健身锻炼的习惯,这就需要有足够的体育教学时间来保证。为此,应当延长开设体育课程的年限,在三四年级均应开设体育课程,课程设置年限应为一至四年级,为大学生养成终身健康体育习惯奠定基础。其次,应适当增加投资,完善高校的体育设施,增加体育活动场所,扩大学生健身锻炼的区域。
  3.2.4推进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发挥科学的导向作用。
  尝试建立多维度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学生由于遗传、教育、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承认这种差异,对学生成绩作多维度评价,既要有运动成绩的定量评价,又要有学习态度的定性评价,还要有身体形态机能变量的相对评价,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评价中得到新的前进目标和新的发展动机,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运动项目积极、合理、科学地锻炼身体。
  3.2.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一方面,学校应该体育工作的投入,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体育教师正处在世纪交替承上启下的特殊时代,肩负着重大的世纪重托和使命。必须对青年教师加强继续教育,要加大资金投入,认真进行培养,以建立一支知识广、业务精、科研能力强的青年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师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2.6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体育教学。
  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产生强烈的冲击,体育教学也应该和着时代变迁的节拍,借助新的手段,融入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模式。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融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丰富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与表现手段,改善了人们的认知环境。高校体育教师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更有独特的优点。与此同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对学生体育成绩进行管理与评价,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与评价分析,这样可深化对体育教学的研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在体育教学中应表现出创造的天赋和好奇心,培养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5-05-261.
  [2]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3):411-413.
  [3]叶清华,王爱华.素质教育理念与高校体育网络课程改革[J].体育学刊,2001,(6).
  [4]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7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