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瑞华
摘 要: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诚信不仅是道德的一个基本范畴,而且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之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现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多方面的。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
关键词: 大学生诚信危机 档案 助学贷款 认同 品德 评价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当代社会大环境内的普遍诚信缺失。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在利益仍然保持着彻头彻尾的主观性和纯粹的利己性的时候,把利益提升为人类的纽带,就必然会造成普遍的分散状态,必然会使人们只管自己,彼此隔绝,使人类变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大学生是当前社会反映最敏感的群体,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必然要受到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社会上诚信意识淡薄,诚信观念未深入人心,从总体上来看整个社会的诚信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生活乃至政治领域中的一些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和社会不正之风使大学生对诚信观念难以产生认同,遵循诚信法则的人有时并不能得到太多的优惠,相反那些处处行事不遵守诚信的人常常能够得到特别的利益,这些现象对大学生诚信观念产生负面的影响。社会大环境中的诚信文化的缺失现象已经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大学生诚信问题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目前高校诚信教育普遍缺乏。
高校诚信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诚信水平的直接手段。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诚信教育落实在,而且是贯穿在学生生活的行为习惯中。然而,我国的学校一直以来强调的是智育教育,过于重视智育氛围的教育不仅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没有规范成年人所要遵守社会秩序、诚信待人的行为。对受教育者来讲,更多的是接受理论,而大学生生活的启示不够,没有建立生活诚信观念和诚信行为,诚信教育内容空洞、乏味,脱离实际,不具教育力。另外,教育者一边进行诚信教育,一边失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甚至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怎么能培养出学生诚信的行为习惯呢?此外,诚信教育方法单一、路径狭窄,当前多数的诚信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没有发掘出更好的形式,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学校没有给学生灌输一整套遵守诚信的社会公德,并力促学生形成遵守诚信的行为规范。
(三)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中国古代哲人要求言行一致。《礼记・中庸》曰:“言顾行,行顾言。切不可自食其言、面诺背违、阳是阴非。”在家庭传统观念中,父母的诚信意识存在着扭曲的一面,更有甚者,父母本身没有以身作则,这也深深地影响到了家庭诚信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有的长辈宠爱子女,平时言传身教地“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老实人易吃亏”等,导致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诚信意识的缺失,影响到大学生对诚信教育和诚信品质的认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诚信教育偏见和不足,不利于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个人品格魅力的形成,导致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
(四)大学生缺少自身诚信认同和实践。
许多大学生也认识到大学考试舞弊、学术诚信危机、经济信用危机、求职信用危机、社会生活的信用危机等失信行为。这些信用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大学生缺少自身诚信认同,诚信意识与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诚信非常重要,与别人交往应该以诚信为本,但在实际行动上却没有贯彻诚信观念,或认为他人应该为自己遵守诚信,对自己却放松要求,因而导致有的大学生随波逐流,经常做一些非诚信的事情。这正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部原因,也是人类固有的趋利本性的外在表现。这些大学生中的诚信危机等负面因素不同程度地腐蚀着学生的心灵,从而导致诚信的缺失。
二、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一)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及查询系统,完善的诚信监督和惩罚机制,在社会中确立以诚信为本的道德规范。
信用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形成一个公用、通用的信息平台,行为主体可在进行经济交往活动前,通过信用信息系统查询交往对手的信用记录,为是否与其交往提供决策依据。信用征信及查询系统数据库个人基本状况,如职业、收入、学历、家庭财产、社会地位及道德品质等;经济信用记录,如还贷、纳税及其他信用交易情况;司法信用,如诈骗、违法违规等。国家要制定个人信用信息收集的相关政策和规范,各级政府要依法大力支持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和汇总,特别是那些在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和发展中有重大影响的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快信用立法,完善法律制度。目前,有的行业个人信用查询系统已经建立,但是普遍范围窄,影响力弱,民众熟悉度和参与度不高,没有深刻影响到社会大环境内的诚信道德水平。另外,探索建立征信宣传教育的稳定机制并建立完善的诚信监督和惩罚机制。通过征信宣传教育,重塑诚信风气,营造一种珍爱信用记录的社会文化氛围,在社会范围内提升民众的诚信道德水平,将使大学生建立社会的诚信道德规范,从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
(二)学校应积极探索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的对策,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首先,高校应建立切实可行的诚信评价体系,完善的诚信监督和惩罚机制。美国著名学者佛兰克林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认为诚信是一种工具,而信用就是金钱。他说:“要记住,信用就是金钱。如果一个人把他的金钱放在我这里,逾期不取回,那就将利息或者在那段时间用这笔钱可以得到的一切给了我。只要一个人信用好、信誉高,并且善于用钱,这种所得的总额就相当可观。”高校应积极参加信用征信及查询系统的建设,并结合学校特点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和切实可行的诚信评价体系,同时建立科学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用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把教育和处罚结合起来,要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诚信品质。其次,高校应采取多种措施,丰富校园诚信文化活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无信不立”的信用道德观念。高校应积极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加强对教师进行指引和培训,引导教师建立教育者的诚信行为规范,充分发挥教育者以身作则的作用。
(三)家庭应积极配合社会和学校,做好大学生诚信教育。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德性是一种习惯。”因此应重视在家庭生活中的不断浸润与持久养成。诚信教育是家庭伦理文化的建设之根,也是社会伦理文化的灵魂。因此,家庭伦理文化建设应当立足于诚信教育和诚信教育规律的探寻。首先,家庭诚信教育应该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建立自身的诚信模范,言传身教,在家长与子女之间建立家庭诚信互动机制和监督机制,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养成诚实的品行;其次,家长应该摒弃一些旧的观念,注意孩子的诚信品德的自然形成,优化大学生家庭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家庭诚信发展水平的评价机制,以推动大学生诚信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诚信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即使在大学阶段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
三、结语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形成统一的诚信道德风尚,并运用道德与法律手段,维护大学生诚信道德理念,约束大学生非诚信行为,从各个方面加强大学生自身诚信认同和实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形成诚信道德规范并积极遵守的格局。
参考文献:
[1]邹盛瑜,蔡朋杞.浅析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的现状、原因及研究对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5).
[2]罗敏,刘艺坚.大学生诚信问题[J].浅析法制与社会,2008,(07).
[3]毛阳芳,朱桂林.浅谈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重建[J].党史文苑,2005,(12).
[4]刘珍.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重建浅探[J].沧桑,2006,(03).
[5]徐峰.对大学生信用教育问题的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6]任海宾.诚信教育的反思与重构[J].教学与管理,2003,(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