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摘 要: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本文阐述中职教师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从中分析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主要与社会、学校、职业特点,以及教师不易拥有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关,提出维护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要求社会、学校、中职教师社会支持系统、中职教师本身共同发挥作用,增强中职教师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中职教师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近年来,心理健康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更是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然而,人们的目光主要投向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而对“教育人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甚少,对教师群体中的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研究更是寥寥无几,这无疑是一种遗憾。中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职业教育在解决劳动力就业和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而为了培养更多的应“市”优秀人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应更多地关注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与意义
1.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
所谓心理健康,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定义为:“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理发展成最佳状态。”我认为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乐于学习和工作,保持人格的一贯性和完整性,自尊自制;(2)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乐于与人交往,能和周围的人和睦相处;(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奠基石,也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助长剂,对学生的影响是最重要的。
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在教师身上任何心理衰弱的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班主任,心理如有缺陷,就会影响一个班级甚至几个班级。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因为在班级中教师占据主动、支配地位,班主任与学生的“有效接触”时间每天达7到8小时。学生很容易把教师的一切视为自己模仿的榜样。据加拿大学者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所作的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显示:被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在偶尔被打的受访者当中,有21%患上焦虑症、70%患上抑郁症、13%酗酒、17%吸毒。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
中职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部分,具有教师群体心理健康的意义,但中职教育与普高教育相比,其教学对象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就决定了中职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这必然要求中职教师具有较强的心理调节适应能力。
二、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自卑感强,导致其难以跟上现在中职的教学进度,反复地负强化,最后就是得过且过。这样的教学效果直接打击着教师的积极性,易使教师放弃教学上的进取努力。中职学生有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在课堂上有只带来了躯体的“三无人员”(上课无书,作业无本,笔记无笔),或说话、或瞌睡,自控能力差,厌学情绪严重。在教学管理中,师生严重对立,使教师神经高度紧张,心理障碍易发,引发严重的师生冲突事件。没有成就感的教学,导致了中职教师的厌教。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而2.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病。中职教师都是长时间超负荷工作,69.7%的中青年教师周课时已超过16节。而各职业中学又要求教师一专多能,向多师型发展。中职教师除了教学,还要评职称,人际关系紧张,经济方面压力大,整天疲于奔命,身心健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中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影响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是以下方面。
1.社会原因导致心理失衡或负荷加重。
一方面,领导、家长、学生、媒体等社会各界都在审视着教师,其一举一动都受社会监督着,稍有不慎便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导致部分教师心理受挫。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节奏的加快,各种压力的加大,日益深化的职业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岗位的竞争激烈,这些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教师的心理负荷日益加重。
2.学校考核的压力。
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虽没有升学压力,但随着学分制的试行,许多学校对各学科制定了考核指标,而这些考核指标往往又与职称、年度考核等挂钩,这些考核会形成一种外在的压力,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效果,但教学是双方面的事,在教师短暂努力后没有效果的情况下,考核却行使一票否决权,令教师备感压力。
3.教师职业特点带来心理压力。
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必然要面对中职生难教育等各种困难和阻碍。大众传媒的普及,拥有知识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为超前于学生,教师进修已不可延怠,但出于种种原因,大部分教师都没有脱产进修的机会,不得不挤用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业余时间。所有这些无论从质上来说还是从量上来说,都使教师不堪重负,极易导致心理和情绪上的极度疲劳。
4.不易拥有满足感与成就感,导致心理挫折。
教师的工作地位和性质决定了教师强烈的成就需要,但教师工作的特点又决定了成就概率的不确定性,由此构成了与成就需要的经常冲突。部分教师对中职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中职教育是灰蒙蒙的教育,成天面对一群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从教挫败感教强,很难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易导致心理失衡。
四、维护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人的心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状态,是健康与不健康、平衡与不平衡的互动交替过程。每个人都会有心理不健康或产生心理问题的时候,正如每个人都可能会患上生理疾病一样。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正确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因此,维护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应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政府政策上支持。
政府领导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要从政策、管理等各方面尽可能地为中职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千方百计提高教师待遇,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要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教师负担,全面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工程”,并在中职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与心理环境。
学校领导应体现人性化管理,并及时协调各组织与教师之间的冲突,形成和谐人际环境。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针对教师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增强教师的心理满意程度,为他们创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客观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开展心理测验与调查,联合社会机构开展教师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营造有利于保持教师心理健康,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的内在环境。
3.发挥中职教师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当教师遇到挫折时,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亲朋好友的关心和援助,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问题看得更清楚,不会陷入孤立无助和独自痛苦的逆境中,而是摆脱困境,调整防卫机制,培养应对挫折的能力,缓冲生活事件的打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发泄内心郁闷的途径,维护心理健康。
4.中职教师要增强自我心理健康意识。
中职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个性修养,维护心理健康;其次要更新观念,寻找学生优点,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再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学会自我调节;最后要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与社会活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会科学用脑。
总之,中职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显得更为重要,促进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傅道春主编.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
[2]高明书.教师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8.
[3]付俊.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与研究.教学与管理,2002,(7).
[4]黄和林.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与促进措施.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0.2,(4).
[5]戴昭.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南京师专・教院学报(文科版),1995,(1).
[6]袁立新.珠江三角洲中学教师工作满足感对其转换工作意向的影响.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5,(3).
[7]谢黄忠.简论教师的心理健康.广西教育学院学报(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专辑).
[8]陈华.中学教师的生活事件及工作压力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9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