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印秀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已走进学校、走向课堂,它用特有的教学理念指导每一位教师,影响每一个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怎样让新课标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呢?我在学习新课标和尝试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有新的改变,新的重点,下面我从备课和教学课堂两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更新备课
  1.更新备课观念。
  在备课过程中,以前我总是要思考:把什么教给学生?自己知道的?最好的?最多的?最精彩的?而现在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什么不给学生,什么让学生自己悟出来,什么能给学生带来最多的思考?当新一轮课程改革把目标定位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然后把传统的格式化教案改为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新的教学过程。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能力。这样去备课就能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
  2.改变备课形式。
  把原来单一的各人备课,改变为两个阶段:首先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即事先确定集体备课的主讲人、时间、地点和内容,由备课组长组织讨论研究,讲求实效。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并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但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因此,还需要个人备课。个人备课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注意点、教学过程、教具准备、板书设计等。采用这种形式备课,教师常常在备课过程中,发现很多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的火花,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对教学很有裨益。
  二、课堂模式的改变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模式在新的理念下是必须更新的。
  1.创设问题情景。
  问题情境的创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式、数学故事或其他有趣的知识,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刻板观念,从而引起学生对该知识的重视。
  现实性: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创设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内有密切联系的应用型数学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就在自己身边。
  开放性:课堂教学中既要创设条件开放、方法开放、结论开放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变换问题的观察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更要注重设计提问开放的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多引导学生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存在这个结论,条件和结论有什么联系,怎样得到这个结论。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一些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研究发现,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多地采用了接受式学习,听、记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增加了许多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接受式与探究式并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的集体参与。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参与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发现,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组织和引导,集思广益、思维互补,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数学的学习渠道是多方面的,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单单靠教师的讲授,小组合作就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学习方式。留给每个小组一定的探究问题,学生充分参与,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而且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也在小范围内给了他们一定的表现空间。合作学习给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而且容易使学生在和同伴合作的同时,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这种方法是学生不仅自己能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且能有效地指导他人学习,使学生可以从中更深刻地体验到课中成功的乐趣。
  新课改的实施,给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形式应是多样的,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数学知识的罗列,而是生动活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新知识的场所,否则数学教学将失去生命力。走进新课改,教师的任务还很重,要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体现数学教学的自主化、人文化精神,还需要一线教师的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为我国新课改理念的推广和深化,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