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谭文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建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
  语文教学中的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的首要前提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真正树立师生平等观和民主观。学生是人,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需要、情感、愿望和尊严,有独特的思维和能力,也会犯错误。教师也是人,而不是神,也有缺陷和不足。师生在人格上、在科学知识面前是平等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和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插嘴”、大胆发言。不要把学生的思想禁锢在条条框框里,而要及时鼓励、表扬学生哪怕一点点的进步。
  二、课堂提问中的师生互动
  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前提是初中语文教师应针对初中生语文教学的特殊性,通过有效的提问形式,使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激发、组织、碰撞、交流、对话等桥梁或纽带作用,不仅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让学生从提问中获得启发、活跃思维,从而有效推动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和师生互动。如在教《藤野先生》开场提问时,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在课前要求学生多读鲁迅的作品,其中鲁迅简历、《〈呐喊〉自序》、关于藤野先生的资料、鲁迅留学时的国内国际背景等为必读内容。这也是符合新课标语文学习要向课外延伸的要求的。当然,我也查找和本文有关的资料,并在适当的时机展示,师生共同补充资料,互相讨论,体现了师生双方民主、平等、合作的理念。在导入环节,凡涉及必须掌握的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知识,只要是书中提供的材料,我不再用简单的讲解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概括和记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分析课文时,我要求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给课文重新拟定一个标题,并解释拟题的理由。这一提问内容包括说明性问题和论证性问题,要能为课文重新拟出一个恰当的新标题,学生就要集中注意,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考,这样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概括能力的训练,同时,也给了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这样教学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从提问中挖掘教材的课程资源,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便于师生互动跳出形式化的框架。
  三、更新观念,师生共同开发课程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应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这就要求我们带着教材走向不同的学生,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具体教学中,凡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切有利因素都可以作为课程,学生也可以参与开发课程。如果让学生这股鲜活的力量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把一部分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形成一种师生共同开发课程的局面,就不仅会使课程更丰富多样,为学生所喜欢,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如:在教学《藤野先生》课堂练习时我问:这些清国留学生对辫子的态度如何呢?(他们十分珍视这根辫子……)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标致”,“标致”的本意是什么?(漂亮)鲁迅真的认为这样很漂亮吗?(讨论)那他实际的意思是什么?(丑陋)──这里的讨论使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反语”。(就是说反话,字面的意思和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事实上,反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学生很快举出了一些很有趣的例子)。我让部分学生上台讲解他们的讨论结果,又让其余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望着学生那一张张欣喜、兴奋、满足的脸,我深深感受到了学生的无限鲜活潜力。
  新课标明确规定:“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使学生不仅在课内学得生动,而且在离开教师、离开教材、离开课堂的情况下,也能主动探究学习,从而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课堂讨论是师生围绕教学内容,就某个问题展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言语信息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是课堂互动中教学环境最自由宽松的、学生参与度最高的互动行为方式。讨论一般是先设计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步骤地展开。如讲授《最后一课》,第一堂课结束后,有学生向我建议组织一下课堂讨论,以使同学们都有发言的机会。我接受了建议。第二堂课上课时,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安排学生就《最后一课》的段落划分,人物形象,以及故事高潮部分进行讨论,最后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概括小组讨论的结果。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在分组讨论后自己推荐代表来回答问题,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又能打破上课老师点名、学生被动回答的惯常场面,但是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分组讨论结束后,轮到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时,没有学生愿意主动站起来概括本组讨论的情况。由此可知,课堂讨论中讨论问题的确定、讨论方式的选择、讨论对象的引导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课堂讨论的效果,尤其是对心理上正处于发展期的初中生,更应该细心设计,精心引导。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学生良好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的养成。在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中,我们必须意识到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的参与者,课堂互动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合作的过程。在相互信赖、协同合作的心理前提下,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伙伴”,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控制、单向传输与被动接受的课堂教育局面,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师生、生生在语文课堂的互动交往中共同进步。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不断加强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研究,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8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