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进行音乐说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玉海
所谓“说课”,就是备课之后向面试者、同行或主管人员系统地介绍自己关于某课的教学意图及其理论依据,它要求说课者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用简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呈现给听众。说课在教学教改活动中,往往有听者参与评议,是同行交流切磋的一种教研形式。我针对说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说课谈几点看法,希望对音乐教师有所启发。
一、说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教法传统,理念淡薄。
案例现象:说课条理尚能清晰,但教师课改理念淡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未做根本的转变,教学停留在传统刻板、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形式上,这些教师或者没参加过新课程教学的综合培训,或者对新课程理念理解模糊,或者不思改变,以致教学停留在传统落后的形式上,说课也就平淡无味,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2.有章不循,思想忽视。
案例现象:教师不知说课为何一回事,没有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内容混为一谈,条理不清,程序混乱,东一榔头西一棒,自己说得稀里糊涂,听者更是一头雾水,有的教师干脆省略好几个环节,仅说教学过程,究其原因是对说课的主要内容和程序没有做充分的学习了解,备课时没有很好地梳理教材和设计教案。无备之战,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3.篇幅过长,理论太多。
案例现象:说课的每个环节中都冠以许多宏观的新课程理论,乍听说得洋洋洒洒,颇有气势,然而一细听,发觉没有抓住教学的主要内容,具体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阐述,随意发挥过多,听者辛苦,说者也往往因超时而被勒停。
4.虎头蛇尾,轻重倒置。
案例现象:说课开头的一些环节条理甚好,切合教学实际,然而最主要的教学过程一环则未能充分地展开说明,仅仅说几条纲要,过于简要,教学设计意图不能得以体现,使得说课则功亏一篑,这说明教师对说课程序中的主次把握不准确。
5.千篇一律,缺乏特点。
案例现象:说课程序清晰规范,教师语言也流畅,教学设计颇富新课程的理念,有观察、有讨论、有互动、有引导、有评价,貌似丰富多彩,然而音乐教学的学科特点――音乐性与人文性(音乐的人文内涵,情感内涵,乐曲中的音乐要素,风格特征等),皆没有挖掘和体现,令人感受不到是音乐学科的说课,反倒觉得是一个放之多个学科而皆准的范例。这样的说课未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也是不符合要求的,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说课学习中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
6.不拘小节,不注礼仪。
案例现象:精神面貌欠佳,缺乏良好的姿态,眼神游离不定,更有甚者双手趴在讲台上说课,自己却浑然不知,由此也可窥出教师平素的行为和修养。
7.过于紧张,影响表达。
案例现象:说课时神色慌张,精神过于紧张,以致结结巴巴、一停一顿,不能较流畅地把内容表达清楚,令人婉惜。这也是教师心理素质欠佳、缺乏锻炼的表现。
8.高度概括,令人惊愕。
案例现象:有些教师说课3―4分钟即告知结束。高度凝练与概括,令人十分惊愕。实际也体现了这些教师缺乏学习、教学基本理论素养缺漏的问题。
二、如何进行说课
1.说教材。
这一环节的常见问题有: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总体思路、编写框架等方面缺乏综合思考;对教学内容在整册或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及知识点的前后联系等方面关注不够等。
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说课的基本依据。因此,认真阅读教材、仔细研究教材、充分熟悉音乐作品等是“说教材”的前提和基础。这里的“教材”不仅仅是指某一个具体课题中的教学内容,更包括对整册教材的阅读和研究。此外,对教材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也关系着说课的质量。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普遍采用以“人文主题”为单元、音乐作品为明线的编写模式,音乐知识、技能隐含在每个看似独立的作品中,这就给我们分析教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从明线中找出隐含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将知识技能的难易程度、呈示顺序、呈现方式按照音乐学科的特征进行巧妙的编排,以避免音乐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说教学重难点。
这一环节的常见问题有:重点难点的确定不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如有些教师拿到歌唱曲目,往往不假思索就将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后半拍等问题确定为教学的难点,殊不知在不同的作品和不同的乐句中,这些问题不一定就是演唱难点。有时过分地分析和讲解,反而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另外,一些教师虽确定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但缺乏理论分析能力。
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是考查说课者理论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指标要素。要分析好教学的重点、难点,首先必须通晓各学段内容标准并熟练掌握音乐知识技能的特点。因为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应有理可循、有据可依,不能随意和盲目。纵向整理每学期、每学年的教学重难点,应该可以反映出音乐知识技能获得的渐进性和系统性。其次,必须能结合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对“为什么确定其为重难点”作简要分析,目的主要是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解释音乐知识技能获得的心理基础和方法。教师还可以结合唱、奏、演等技能演示对重难点作进一步的分析和阐述,这也是音乐学科说课的独特之处。
3.说教学方法。
这一环节的常见问题有:对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及适用范畴研究不够,常常将许多教学方法的名词堆砌、罗列在一起。如在音乐说课中常讲到“视听结合法”,但是对何时用、怎么用、用多少欠缺考虑,有时反而限制学生音乐想象力的发展。另外,一些教师常以完成任务为中心,对学生的活动考虑较少。
教学方法也可以分述为教法与学法。教法就是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且说出选择这些方法和手段的教育理论依据。学法就是本课拟教给学生何种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没有哪一种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了教学方法的有效、适用和优化,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是说课者最常用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制定与选择受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学媒体、教师特长及授课时间的制约。就音乐学科而言,大致有体验性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方法、语言性教学方法和探究性教学方法四类。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确定主要的教学方法。知识性、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常常采用讲授、阅读指导、讨论、谈话、归纳、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演绎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技能性较强的内容常常采用示范、分析、练习、探究、体验、游戏、合作等方法,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表现力。
4.说教学程序。
这一环节的常见问题有:导入程序过于冗长与生硬,过程设计花哨,操作性较弱;过程设计与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关联性不够;缺乏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活动设计;板书设计粗糙,书写不规范,常有教师将调号、拍号甚至音符写错。
教学程序是一个过程。音乐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音乐、接受音乐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掌握音乐研究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展智能、提高自身素质的实践活动过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9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