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 敏

  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需要更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使培养的人才更具备综合职业能力。文章指出,学校应通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内外实训,加强校企合作和“双师”队伍建设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实践能力 对策分析
  
  高职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的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就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迅猛发展,对当代高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毕业实现零距离上岗,等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实践能力的高职学生,已成为目前各高职院校十分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目前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相似:国家执行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统一制定专业目录、专业教学计划,审定统编教材,国家统一招生和分配。所不同的是专科和本科的区别,长期实行这种体制,不可避免地导致专科层次培养目标照抄本科,其计划只不过由本科压缩而来。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人才的“千人一面”,缺乏特色和个性,不具有创新意识和精神,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更高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不是设计开发型人才,而我国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基本上还是普教模式,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等方面仍然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制约。
  (二)实践教学环节严重脱节。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教学的着力点主要放在让学生掌握现有的理论知识上,而对于发展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重欠缺。从实践教学现状来看,实践教学内容多为演示性、验证性的,缺乏现代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另外,从实践教学投入来看,现有教学设备、教育经费、实习实训基地等实验教学条件落后,实验水平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作为高职院校,没有实践基地是万万不能的,如果长期这样,学生就等于是在纸上谈兵,待步入工作岗位后,势必会严重缺乏动手能力。
  (三)“双师型”教师较缺乏。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毕业生,多数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经历,在教学中实践能力、实训教学、现场指导能力等均处于弱势,这不利于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难以得到有效落实。我认为,“双师型”教师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高职师资引进上都偏重学历,甚至一味追求高学历,对经验和技能要求较宽松,这样直接导致师资在实践教学环节的严重脱节;二是企业参与高职教师培训的力量太薄弱,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较少,使得教师不能及时掌握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及充分利用企业这个先天的最优实习平台。
  (四)高职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高职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他们认识实践活动的态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高职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自我实践的意识较差。我在对学生访谈时,发现有不少学生对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或安排的实习存在诸多意见与不满,抱怨“学校提供的实习平台和专业挂钩的很少,实际上也锻炼不到什么,还浪费时间”,“学校给的调研经费太少”,等等。虽然这些抱怨的产生在某种意义上与校方的组织不利有关,但也确实从另一侧面真实反映了当前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锻炼自身实践能力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第二,专业技能缺乏,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由于高职学生入校时文化基础大都不高,再加上自身主观学习能动性较差,因而毕业时普遍存在专业知识欠缺、专业技能较低等问题。这样直接导致高职学生步入社会后,理论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欠缺。
  二、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与方法
  (一)建立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是以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群所需要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导向,既强调教育社会性的一面,又弥补“能力本位”忽视尊重个性的一面。①在课程设置方面,应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教学模式,既考虑到培养学生掌握宽广的知识和关键能力,做到“重发展、讲后劲”,又强化学生从业能力的培养,做到“多证书、多资格”。在教学方法方面,改革单向灌输方式和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实行学科综合、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推行教育过程双向化、教育方法综合化,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应确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真正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与选择。具体采取下列措施:一是强化外语、计算机教学与培训工作,突出英语听、说及专业外语与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二是重视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人文社科类选修课、举办各种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培养学生具备以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社会活动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交往能力;三是开设就业及创业指导课,使学生能够真正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与选择。
  (二)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和拓宽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高职学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安排应有的实践教学时数和实践内容。在集中实践教学课程中,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把一些技术认证的考核结合进去,让学生在集中实践过程中,既能够学到一定的技能,又能够得到相应的技术证书。同时,要大力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具体途径如下:重视与当地一些工商企业密切相关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与考核,建立产学研结合紧密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或增加校内外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是学校“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的桥梁和载体。比如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进行科研和生产合作,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规划,使企业看到与学校技术、项目、生产上合作都有较大好处,同时愿意接受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这对学校和企业是互惠互利的,学校既能解决学生的生产实习问题,又能发挥学校人才优势,推广新技术。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是保证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即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或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院担任兼职、特聘教师,聘请企业和社会上的专家做兼职教授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只有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自主规划意识。学生是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主体,任何外部的培养和塑造行为最终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实现“内化”,因此,强化学生的自我发展与规划意识,充分发挥学生锻炼和发展实践能力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教师应适时地、有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实践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使学生通过一次实践活动就确有收获,让他们在心理上有成就感,激发更高的求知和实践动手欲望。同时,鼓励学生建立专业协会,丰富课余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知识,并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兴趣。通过参加专业,学生能极大地丰富专业实践技能,并且锻炼组织能力、公关能力、信息搜索与沟通能力。另外,学校和教师应多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学习参观,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自己存在的差距,从而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真正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结语
  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研究,需要对理论层面、操作层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操作层面的探讨,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意见和措施。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问题是高职院校面对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只有坚持不断地对现行的技能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才能最终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注释:
  ①周绍池.建构以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职高课程体系[J].职教通讯,2002,(9):56.
  
  参考文献:
  [1]胡旭晖.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3).
  [2]周绍池.建构以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职高课程体系[J].职教通讯,2002,(9).
  [3]蒋作斌.对职业教育特色问题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3,(1).
  [4]徐艳.关于提高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9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