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德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与原教学大纲相比,加强了实验教学,把以前很多的演示实验改为“活动探究”,并增添了许多家庭小实验,其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新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要求学生能结合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自主设计实验或有关的活动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处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善于与他人合作,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和积极的情感,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往的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化学实验的作用,少做甚至不做实验,让学生记忆实验的现象,结论,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利措施加强实验教学,优化教育的过程,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推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教师如何运用化学实验教学,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呢?
  
  一、更新实验教学观念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依照《新课标》的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
  
  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试验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索,得出结论。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我改为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首先进行预习点拨: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它能否像氢气一样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呢?两者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是否相同?请同学们先思考下列问题,再设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①通入的一氧化碳能否都与氧化铜完全反应?②如何使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不散逸到空气中?③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④应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作哪些改进?绘出改进图。我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设计装置,然后请两位学生上台连接仪器,我最后归纳总结。探究活动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变封闭式实验为开放式实验
  
  人类对化学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阶段性,对某些问题不可能有完善的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不能把某些问题讲得太绝对,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所收集到的氧气是红色的,显然,这不是氧气的本色,是什么原因呢?如何改进装置呢?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试管口部要塞一团棉花;也有的说可塞上一团海绵、纱布、餐巾纸、玻璃丝等,答案五花八门。引入开放性实验,其意义不在于立即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而在于激发学生不断探索、追求,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相对满意的结论,这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
  
  四、改进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我在教学中从自我做起,潜心挖掘教材,对教材中实验存在的缺憾大胆改进。如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白磷属于剧毒品,取用时不太方便,有时将白磷置于锥形瓶内,还未称量好整个装置的质量,白磷就自燃了。因此,我这样改进:取一小粒火柴头(将火柴折断后得到)置于试管内,用橡皮塞塞紧,并用试管夹夹住,一同置于天平上称量,然后加热试管,让火柴头燃烧完再称量,可以观察到天平仍平衡,同时还清晰看到试管内生成的白烟,且白烟不断下沉,进一步说明五氧化二磷密度比空气大。
  教师改进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学生的智慧,活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改进实验手段
  
  要想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多样化的实验手段。借助投影,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如:镁、铝、锌、铁分别与酸反应速度的比较等,投影出的现象明显,效果非常好。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可把一些在教室做不了的实验和不适合做的实验制成教学软件,在课堂上反映,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设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此,我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编排,即每一小组中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学生思维深刻,具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时,我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装置,要求组内各同学互帮互助,相互配合,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积极转变角色,以促进组内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动手,个个有收获的目的。由于各组的仪器不尽相同:有的是试管、广口瓶,有的是锥形瓶、平底烧瓶,有的是单孔橡皮塞,有的是双孔橡皮塞,等等,故各组学生设计的装置多种多样,并由组内表达能力好的“推销员”介绍装置的优点,由全班同学评价。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心里由衷感到高兴,激发了兴趣和创造热情。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关系到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上述素质要求,我们应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越性,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01,第一版.
  [2]彭智勇.关于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3.
  [3]杨启亮.对新课程改革实践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