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探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龚 蕾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新课程教材要求中,“学生要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新形势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创造就是应用创新思维,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理、分析,最后组合出新的有价值的东西,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品质是十分有意义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寻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愈来愈显得重要。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敢于突破旧的框架束缚,从原有的保守状态中解放出来,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经常探索数学问题的新解答、新方法、新结论。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教学情景和课堂结构。我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作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在数学课堂中创设开放性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不是一件难事,重要的是要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一项课堂教学的任务,采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启发的关键在于设置开放性问题情景,将常见的知识设计成非常规问题,使学生感到不足又能获得思考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创造的热情,让他们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中进行学习。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手段,能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教师经常要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方式进行提问,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造力有显著的效果。合适的教学提问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提问要有方向性,这是指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2)提问的难度要适中,这是指问题不宜太难或太易,难易之间要有一定的坡度。(3)提问要有启发性,有的教师往往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而在于具有启发性,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是否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比如在全等三角形判定教学时,我把一块破成三块的三角形玻璃带入课堂,提问:“若带Ⅰ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要素?若带Ⅱ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要素?若带Ⅲ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要素?”这就是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引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并为学生学习“角边角”判定奠定了基础。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数学课堂中创设创造性思维
  
  首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教师必须抛开那种“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的旧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富有创造想象的能力。
  其次,班集体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性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精心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小组式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任何合作过程中,教师都不要让某些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应该将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
  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只有通过这个过程,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要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教师应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对同学的某些观点,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用实践进行验证。
  
  三、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出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难度适度的问题会更能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样,学生才能因兴趣而学,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学生都具有很强烈的好胜心,如果在学习中屡遭失败,那么他们会对所学内容失去信心。教师应该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适时地开展一些几何图形设计比赛、设计营销方案、逻辑推理演说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的能力,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数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生活中的图形,有的是简单的几何图形,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把实际生活中图形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再把这些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的欲望,使他们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在数学课堂中保护学生创新兴趣
  
  在求知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教师不要急于去评价,而要帮助他们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就是一种创新态度。教师对于发展中的学生要以发展的眼光、辩证的观点看待他们,对他们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生一般对自我评价能力比较低,常常会默认教师的评价,并常以教师的评价来衡量自己的观点。学生常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自己进行评价,这样不免会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常使用表扬、肯定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很有创意”“有进步”等,表达对学生的关注和赞许。
  好奇是每个人的天性,它是思维的源泉,是创新的动力。正因为好奇,学生才有了创新的欲望,才会去努力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求知行为是学生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好奇特点却是永驻的,他们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都保持着这颗好奇的天性。因此,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必要的肯定。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要去提示或暗示;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教师绝不要替学生解决。这样的教学,教师虽然只教了一点,学生却在其它方面却得到很多。这样,学生既加强了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又提高了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得以很好地发展和培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1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