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 薇

  摘要: 本文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和“任务教学”,以及在评价方式的创新尝试,为学生今后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探讨
  
  《计算机基础》课是学生跨入高职院校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同时具有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面向21世纪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在近几年的教学教改实践中,引入“分层教学”、“任务教学”模式和“成果展示”评价体系,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实施“分层教学”,坚持“分层优化,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是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讲授、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方面体现层次性,突出实效性,通过“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是学生主体分层。根据高职生入学后的实际情况调查,把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定为A(高级组)、B(中级组)、C(初级组)三个级别。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为基础,针对个体差异区别对待,有针对地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根据三个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讲授。
  C层水平的学生以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为主要讲授内容。包括:计算机的特点,发展历史及应用范围;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微型机的特点与组成,等等。这部分知识的理论性较强,教学宜以讲授为主,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对计算机的各部件和计算机的工作过程进行演示。B层水平的学生以Windows操作系统介绍、汉字输入方法、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等为主要学习内容。教学方式以实践为主,比如让学生独立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实际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等。A层水平的学生以网络方面为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常用术语;基于Internet的一些应用软件的使用,如IE浏览器、FTP的使用,通过Outlook Express进行E-mail的收发和使用Front Page进行一些简单的网页制作等。
  在“分层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同时要求每个A层的学生负责帮助、辅导一个B层和C层的同学,B、C层同学的进步和成绩是评价A层学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后面的“任务教学”奠定坚实的合作基础。
  
  二、引入“任务教学”,倡导“小组合作,互助提高”
  
  “任务教学”就是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以“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线,创造性地设计一个个独立的任务,吸引和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讨论交流和小组合作等方式,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目的。
  《计算机基础》课采用“任务教学”模式,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有助于拉近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因此,我在实施“任务教学”时既注重个体差异,又适时引导学生互助合作,从而提高“任务教学”的实效性。
  
  1.关注差异,合理设计任务。
  创设“任务”是“任务教学”的第一关键要素。因此教师设置课时任务,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个性和水平的差异,设计不同要求的“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完成,从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在布置学生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的“任务”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提出不同的制作要求。
  (1)制作一个简单的静态网页,要求页面整体风格统一、界面美观大方。(注:C层学生完成)
  (2)制作一个动态网站,主页须有动画效果,有多个分页面,能实现简单的交互。(注:B层学生完成)
  (3)制作一个动态网站,主页须有动画效果,有多个分页面,须有后台数据库的连接,能实现较为复杂的交互。(注:A层学生完成)
  
  2.引导合作,高效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是“任务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伙伴互助教学等组织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任务”的高效完成。
  (1)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将知识水平大致相当的学生编排在一组,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特见解,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从而提高“任务”完成的质量。
  (2)伙伴互助教学
  伙伴教学是由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好(A层)的学生,经过适当培训,做基础中差(B或C层)学生的“伙伴教师”,通过同伴之间的教与学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进“任务”的高效完成;同时也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建立“成果展示”,创新评价体系
  
  高职计算机课程传统的评价标准偏重测验学生知识的储存量和机械记忆,忽视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建立“成果展示”,创新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十分必要。教师通过“成果展示”这个平台,既可以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又有助于评价的动态生成。
  “成果展示”由“个人成果展示”和“小组成果展示”组成。个人成果展示主要记录学生在“分层学习”和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活动案例、成功体验和个人反思;小组成果展示主要记录学生通过“组内合作”、“组际协作”完成的集体成果。通过“成果展示”,教师从中可以看到学生阶段性的成长过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显著提高,从而给予学生准确的、科学的动态评价。
  总之,在《计算机基础》课实施“分层教学”、“任务教学”模式和“成果展示”评价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热情,促进了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志红.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6,(9).
  [2]凌慧.“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原则[J].广西教育,2006,(2).
  [3]徐杏梅.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3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