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年大学生中实施“爱的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佳文
摘要: 本文以绍兴文理学院音乐学院团总支开展的创新实践活动“爱的教育”为例,论述了在大学生中开展“爱的教育”的意义和方法,指出了以“爱的教育”为抓手是共青团着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青年大学生爱的教育和谐校园
一、开展“爱的教育”的现实意义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大型多功能组织,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要求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都要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贯彻始终,做到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质上讲,学校管理就是人的管理,坚持育人为本,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任务。高校如何在教育中、在管理服务上“关注心灵”、“洞启人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需要学校全员投入爱心,需要教育者付出师爱。只有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学校才能培养并拥有“品牌”教师、“品牌”学生,在竞争中学校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多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求知欲强,渴望成才,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但他们又多为独生子女,成长于百般呵护中,尤其是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他们埋头于书本,习惯成为家庭的保护重心,往往只知受爱,不知施爱,不懂如何去爱,情爱教育被忽视。同时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也使部分学生容易在认识和行动上产生偏颇。目前,部分大学生出现一些不正常的思想、行为,这就要求人们予以高度的重视,要求人们投入满腔的热情引导他们,对他们奉献真诚而无私的爱。
所谓爱的教育就是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强调人的价值、尊严、权利,开阔和加深人们对人(物)的爱的广度和深度,成为一个心中有爱的人的教育。爱的教育不是灌输,更不能靠说教,爱的教育靠的是渗透,是感受,是传递,是传播,似雨润禾苗。
共青团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着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为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有效载体,为全面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推进的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者必须敏感地把握新时代变化中不断邮现的新问题,研究共青团工作的情况,不断加强团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开创新局面。
为此,近年来,绍兴文理学院音乐学院团总支开展了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创新实践活动。
二、“爱的教育”在我院的实践
“爱的教育”主题活动,以和谐校园“诚信友爱”特征要求为切入点,立足专业科学特色,坚持团性修养与艺德培养相结合、服务师生与锻炼自身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榜样示范与创造和谐相结合,通过爱的教育、爱的传承、爱的行动、爱的演绎,培育爱的情怀,传承爱的精神,践行爱的承诺,传递爱的力量,真正实现提高青年学生素质,发挥保垒作用,促进校园和谐。
(一)以爱的教育培育爱的情怀――爱的领悟者。一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开展新时期艺德标准大讨论。结合理论学习,团总支组织青年学生在全系开展了“新时期艺德标准大讨论”。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热心公益”、“富有爱心”是新时期艺德标准的应有之意。通过讨论,广大青年学生表示,要进一步按照“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的要求,积极实践,自觉提高艺德修养,做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二是接受校园爱心文化熏陶,增强传承校园爱心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以“修德求真”为校训,长期的办学精神的灌输,陶冶了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乐于奉献、助人为乐在学校蔚然成风,毕业生的品行有口皆碑,爱心文化通过多年的传承和凝练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亮点。几年来,团总支通过宣传展出、与先进人物座谈等活动,让青年学生自觉接受爱心文化的熏陶,并进一步提升传承校园爱心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实行目标管理,把爱心实践列为青年学生考核内容。为加强青年学生教育管理和培养,学校明确规定把参加公益实践、爱心活动等作为青年学生履行青年学生义务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要求青年学生一年内必须参加5次及以上公益演出、爱心服务、结对帮困等活动。对不热心公益事业和不支持、不参与、不完成总支交办的任务的,将给予教育,情节严重的将作出暂缓发展或延长预备期和取消预备青年学生资格的处理。
(二)以音乐旋律诠释爱的真谛――爱的宣传者。一是用旋律传递“绿叶对根的情意”,坚持举办“爱心承诺”义演。同学一届届地毕业,我们团总支的成员每年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我们总是保持着一项传统,那就是举办“爱心承诺”义演,用旋律传递“绿叶对根的情意”。十一年来,这项传统已不仅仅是一项任务,而已成为我们广大青年学生的一种信念,相信通过我们的演出,可以使更多的同学树立爱的理念,弘扬爱的精神,倡导爱的文化,践行爱的承诺,懂得爱的回报,营校爱的校园,让“爱心承诺”永远在校园接力传递,也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校园闪光。二是坚持用歌声在校园传递社会文明,用旋律激发和演绎“真、善、美”。在团总支的倡议下,成立“八荣八耻正气歌”教唱小分队,与绍兴电视台合作组织合唱团自行录制教唱歌曲,通过广播,深入班级,在同学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2008年奥运年,积极配合校团委组织“文理学子喜迎奥运”主题晚会,通过活动有效增强了广大同学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后,学生于第一时间就纷纷倾囊捐款,有的学生跑到城市广场排队等候献血,有的学生得知5月20日在城市广场要举办抗震救灾慈善文艺晚会,马上报名参加,还有许多学生都要求捐衣捐被。三是成立“阳光使者”协会,让爱心行动常规化,更具亲和力。“阳光使者”青年志愿者协会高扬党的旗帜,以“爱的旋律,让爱的旋律像阳光一样温暖人间”为宗旨,紧跟时代主旋律,通过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爱弱势群体的发展,把爱心传递到需要帮助的人。“阳光使者”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立,使我们的爱心行动进一步常规化,更具亲和力,也可以吸纳更多富有爱心的同学参加到爱心行动行列中来。
(三)以爱心行动践行团的宗旨――爱的践行者。一是以诚信接力“爱心承诺”。2007年学院爱心承诺”活动有了新的亮点,56位毕业生在承诺活动一结束,就当场践诺,共计1.78万元。爱心承诺是没强制力的契约,光承诺不践诺,爱心承诺就会变成一张“空头支票”。我们的青年毕业生以实际行动现场兑现了承诺,在校园、在毕业生内心撒下诚信的种子,用行动造就爱心接力的传统和文化,用行动营造关爱弱者、奉献爱心的和谐氛围。二是设立总支“爱心小基金”。为了资助困难,营造“施爱、被爱”的和谐人际关系,我们总支设立了“爱心小基金”,经费主要来源是:奖学金获得者自愿捐助的部分奖金、青年学生特殊费和同学集体外出演出获得的部分报酬。主要用途:一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提供临时帮助;二是用于开展爱心结对,组织爱心活动。三是开展关爱“空巢”老教师家庭行动。总支“阳光使者”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并开展了关爱“空巢”老教师家庭行动,通过志愿服务,利用休息时间走访老教师,与他们交流,为他们送去欢歌笑语,并力所能及地解决其生活中的不便。
(四)以公益活动演绎爱的文化――爱的开拓者。一是高扬时代主题,参加社会爱心助残行动。长期坚持联系康复中心、聋哑学校为智障、聋哑儿童送去爱心。学校连续两届组织青年学生赴浙江理工大学参加第二、三届浙江省大学生手语爱心汇演,用行动和精彩演出表达对残疾人的关爱,对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的肯定和赞美。二是热心社会公共事业,参与社区公益演出。如2006年承办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社区”主题歌会,为市民教唱《八荣八耻正气歌》后;2008年在校园开展“传唱爱心歌曲,传承社会爱心”主题爱心歌曲教唱活动的基础上,深入社区教唱,在教唱过程中受到了社区领导和广大小朋友的欢迎,获得了社会好评。三是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弘扬社会公益精神。总支组织了以“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为主题的青年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弘扬公益精神为切入点,到学校组织音乐、舞蹈培训,直接教授学生;到社区爱心义演,发动居民为民工子弟爱心捐赠;组织“大手牵小手”活动,把民工学校的学生代表迎进学院,带孩子参观校园,让他们感受大学气氛,更是传达了社会的关怀。
三、在我院开展“爱的教育”活动的主要成效
(一)凝聚了学生,发挥了作用。通过主题创新活动,总支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院内各班班风良好,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全院上下形成了“团结、勤奋、向上、有序”的良好氛围,学科竞赛获奖率、专业考级率、第二专业辅修率、上课出勤等在学校排名前列。学生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全院有98%以上的学生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锤炼了思想,提高了艺德。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了青年学生的修养,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提高了他们服务同学、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成长,全院党员比率达到15%。同时,通过实践,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艺德修养,为其树立正确的艺德观奠定了基础,懂得了艺术来自实践、艺术必须为大众服务深刻道理,尤其是通过实践弘扬了公益精神,倡导了公益文化,塑造公益形象。
(三)加强了实践,促进了学业。共组织参与各类公益演出20多场,表演节目300多个。一次次演出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艺术实践平台,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学习。一年中,全院共有43名学生在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奖,其中青年学生33人,占获奖总数的76%,入党积极分子7人,占总数的16.3%,两者合计占总数的92.3%。
(四)树立了榜样,赢得了认可。青年学生的爱心实践为青年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参与公益事业、创造和谐社会树立了榜样。这种做法和精神赢得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其中2008年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省级先进,实践论文获得省级优秀论文,参与爱心助残行动、结对民工子弟学校、爱心歌曲教唱等多项具休活动,被有关新闻媒体相继报道。
(五)服务了师生,营造了和谐。青年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关注社会、校园弱势群体,用爱的歌声给他们带去了欢乐和笑声,用爱的行动传递了社会温暖,用爱的精神推进了校园和谐。在我院团员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示范和感召下,全院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和谐,学院被评为2007学年“学生工作先进集体”、“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先进集体。
(六)积累了经验,形成了机制。创新实践活动为加强总支建设、强化青年学生教育管理积累了经验。一是通过实践使我们找到了符合专业特点、加强青年学生先进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即以开展公益活动提升青年学生修养。二是使团总支进一步明确了学生青年学生发展的要求,并将其制度化,形成了学生青年学生发展的有效机制。
四、对进一步深化“爱的教育”活动的思考
开展大学生“爱的教育”活动,不仅有助于促进同学培养爱心,建立普遍认同的道德体系,还有利于共青团工作富有实效性,为和谐校园建设作出应有的成绩。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爱的教育”活动。
(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进一步深化“爱的教育”活动,我们需要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工作、指导行动。团组织要善于从全局的高度、整体的高度来推进“爱的教育”活动。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团员青年生力军作用,要以“爱的教育”活动为载体,来加强青年自身心态的调适和能力素质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年的潜能,使青年的各种能力得到全面而合理的发挥,实现青年的自身和谐,并以此来激发广大青年投身和谐校园建设。
(二)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高校共青团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使“爱的教育”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若有条件的话,可把大学生参加“爱的教育”活动的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范围,并对其成员尤其是学生入党、入党积极分子规定服务时数,计入综合测评,与评优、评先挂钩。另外,要更新观念,探索社会化运行机制。高校共青团要最大限度地挖掘社会资源,为“爱的教育”活动创造条件,如通过企业赞助、社会募集等形式,动员有钱、有爱心的社会阶层和经济效益较好的社会实体出资,保证“爱的教育”活动有稳定、充足的经费来源,减少对学校的财政依赖。
(三)要启发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到“爱的教育”活动之中。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实现,必须会将作用于大学生身上的由教育要求引发的外部压力转化为大学生主动转变的内在动力,这种转化,不能仅仅依靠灌输,还必须依靠大学生的主动参与。高校共青团只有依靠启发大学生的内在动力,才能触及大学生更深层的心理层面,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意念和人生目标,在此基础上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样,“爱的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就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朱正平,熊志庆.缺失与弥补:论青少年爱的教育.黑龙江史志,2008,(02):88-89.
[2]程路.重申爱的教育.当代教育科学,2007,(03-4):22-25.
[3]王韧农.高等院校软环境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浅析大学生的爱的教育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66-69.
[4]郗杰英.和谐社会建设与共青团工作创新.中国青年研究,2008,(02):35-37.
[5]李安英,杨毅军,陈思红,龚培敏.共青团参与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02):90-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7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