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建筑之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娜

  摘要: 一切自然形态被单纯化后以现代的方式成就了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美,独特的形式美,形成了其特有的风格,带来了不同寻常的感官震撼,这就是建筑之美。
  关键词: 建筑 形式美 审美特性
  
  一、建筑艺术
  
  建筑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建筑已经形成了自己复杂的形态体系,并在不断的发展,不断扩大。它既包括物质因素,又包含精神因素,建筑师在满足建筑实用功能基础上又赋予建筑丰富的精神内涵。建筑成为了一种艺术。建筑空间为艺术而生,是时代艺术行为的缩影。建筑师将自然抽象、升华,转化为带有时代特征和人的因素的艺术品过程,也就是建筑生成过程。建筑形成了岩石般的体量感。一切自然形态被单纯化后,以现代的方式成就了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美,独特的形式美,形成了其特有的风格,带来了不同寻常的感官震撼,这就是建筑之美。黑格尔曾说:“就存在或出现的次第来说,建筑是一门最早的艺术”。建筑有自己独特的体系,体现不同背景社会条件下的不同风格,独特的审美特点,风格和自我演变过程,具有原则性和序列性,如古代中国建筑就具有木构、斗拱、装饰、飞檐、整齐,对称、纵深发展的宫室特点。中国园林更具有东方式的亲切、融合自然之美。苏州园林就是一例。建筑师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美学追求,形成自己风格。因此,世界建筑呈现了多姿多彩的面貌。
  
  二、建筑艺术的审美特性
  
  1.空间造型性。空间具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建筑空间既包括内部空间,也包括外部空间。完整的建筑是内外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建筑大师赖特曾说过:“一个建筑的内部空间便是那个建筑的灵魂,这是一种最重要的概念,外部空间则应由室内居住的原状中生长出来。”因此我们看出,内外空间具有完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是整体建筑美感的体现,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和精神上的享受,这种愉悦给人带来美的体验。这种与周围环境相结合所构成的空间感,使建筑具有整体美感,使建筑结合地域特色体现其历史感、时间性。
  2.实用功能性。建筑之间之所以相互区别在于其不同的实用功能的使用特性。不同的使用需求具有不同的功能。建筑形象的艺术性与建筑物的效用密不可分,从本质上说,前者反映着建筑物的用途。所谓实用性,即是说,建筑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看”。即使是纪念碑、陵墓也要考虑举行纪念仪式时人流活动的具体要求。其它各类艺术,美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筑却必须和实用联系在一起。建筑的实用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即是说,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试想,一座通风不良、噪声震耳、光线幽暗的车间,打扮得再华丽,也不会引起工人的美感;一座华贵高大的楼房,如果使风一吹就要倾倒,那么色彩无论怎么鲜艳,多姿多彩,住在这座楼房里的人也不会觉得它美。相反,如果实用功能处理得好,住起来很舒适,即使外形简单一般,也会给人以美的感受。即使是艺术比重大的建筑,比如展览馆、歌剧院、大会堂、高级酒店、园林,如果使用起来让人别扭,也会被认为“华而不实”。建筑的实用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而艺术性中也常常包含着实用性。
  3.环境的协调性。建筑设计应与当地环境相协调,与当地文化相适应,而不是随心所欲为之。因为任何地区都有它自身的民族特性、地风地貌和长时间的文化氛围与人文环境。建筑如果不能与周围环境相一致,那是称不上真正的好的建筑设计。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就是好的例子:建筑形态与周围自然风景有机结合,别墅坐落于山石之上,处于流水之间,建筑随四季变而景色变,具有如诗画般的意境和情怀,给观者带来心灵的触动。当然,建筑设计也体现了建筑师本身的文化素养和深邃的精神内涵。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法国卢浮宫“金字塔”方案曾遭到强烈反对,然而建成后的宏伟建筑使世人看到了这一建筑不同寻常的伟大。也让人们看到了这样一位伟大建筑师的聪慧。时间证明了这一切。这一具有前瞻性的作品是环境与建筑相协调成功的一例。
  4.工程的技术性。建筑与工程技术紧密相连。建筑之所以成为建筑与技术密不可分。换而言之,设计构思细致精巧的建筑都是通过技术实现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应用于大型工业制造上的技术都可以应用于建筑建造之上,它使图纸上任何天才的设计都有了实现的可能性,不再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的设想。
  建筑之美也通过不同材料与技术体现出来,如古希腊神殿取材于当地石材,古中国建筑依靠于木料。而现代,钢筋混凝土技术更是完成了建筑史上的变革。从“水晶宫”、“埃菲尔铁塔”面世的时候起,现代技术就已经应运而生了。
  5.建筑的公共社会性。斯克拉顿指出,“建筑是公共性的。”建筑具有公共特征,服务于公共生活、大众社会,具有开放性,流动性。人们的生活作用于环境之中,与之发生密切的联系,建筑师、建造者、公众与参加者共同实现了建筑的实用功能。人们分享美的建筑给人带来的美的感受,完成各种社会生活体验。
  6.建筑的表现性。建筑具有独特审美情趣,既反映了一种时代精神,也表现了精神层面内容。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作品总是安宁,详和,具有“禅意”。他所设计的可以说是灵动的建筑,是会说话的建筑,也是与人心灵相通的建筑。他的“光之教堂”,充分表达出他自己所说的“建筑的目的不只是与自然交谈,而是试图改造经由建筑表达出来的自然意义。”《水之教堂》等作品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寄托,与所设计的作品形成了一种心灵的沟通和对话。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也是安藤设计的非常特别的建筑物,他将主体寺建在一个很大很大的荷花池下。而沿着楼梯向下,就会发现别有洞天,这项作品也将安藤建筑与自然相结合的信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反映了建筑物本身的特征时,更融合了建筑师个人的情感因素。另外,除却个人主观的理解之外,建筑的表现又往往具有预料之外的客观性。即由于时间、空间、色彩、光影、尺度、材质等因素影响所带来的效果。这也是建筑自身的表现性,如理石建筑在经过风雨的侵蚀后更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痕迹和时间的雕琢。
  7.建筑艺术的兼容性。建筑艺术中包含了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不同层面的艺术,通过结合使之达到融合。雕塑、绘画(主要是壁画)、园艺、工艺美术乃至音乐都能融合到建筑艺术中去。比如欧洲古典建筑中的雕刻、壁画就是当时建筑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在古代的教堂建筑中比较多见。建筑同时还能将文学、音乐等成分包容进来,创造出一种融合后的共同之美。
  总之,建筑的艺术美是由各种特征共同作用形成的。因此,我们应不断地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大师建筑中深邃的内涵和人文主义精神。欣赏到建筑的本质之美,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商务印书馆,1979.
  [2]吕道馨.建筑美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