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萍萍

  摘要: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给学生适时适量介绍英美国家文化、英语众多变体文化及合理处置本土与异域文化的关系,可以引起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在以英语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正确使用语言,从容应对文化差异。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培养
  
  学习英语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历程,当然也是一个可以不断开阔视野充实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而且要培养优良的文化素质,做到学以致用。因此,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点。
  
  一、确认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社会标记,它在体现语言使用者民族文化特性的同时,也会受到文化的影响。不同语言从表面看是形式的不同,即语言规律性、稳定性和脱离语境而单独进行分析和解释的不同;就其本质来说,还是语言功能的不同,即其表现的交际意义的不同。这种差异是由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的,因而学习一种语言,必须掌握这种语言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单纯学习语言,是不能保证有效、无误的沟通和理解的。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融语言与文化及人文精神为一体,应该对英语语言所代表和负载的文化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引导学生文化概念的形成,引导学生形成鉴别不同文化的能力。“这种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就是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al Awareness or Intercultural Awareness),也称文化敏感性,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不同文化背景和因素的了解和敏感程度,是跨文化交际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1.注重英美民族文化的导入
  毫无疑问,英语承载了英美民族文化,因此,英语教学应该密切联系英美文化。与枯燥乏味的语法不同,有关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识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四单元提到了body language(身体语言),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英语国家常用的身体语言,并让学生亲自表演出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多地认识了解欧美文化,使学生对学习课文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三册讲到了“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好预习,通过网络、图书等各种方式更多地了解美国文化。这样学生在学到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更加认识了美国。这样,学生在此之后会并不满足于课本上简单的介绍,他们会自发去搜集有关美国文化的内容。
  在讲解课文语言点时,教师也可以适当介绍一下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识。比如说,教师在讲解“weather”这个词时,可有意识地举这样的例子:weather the storm(战胜暴风雨);While it is fine weather,mend your sail.(修帆趁天晴),这些都是英语中的习语,学生会觉得比较有兴趣去学习和记忆。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这些习语都是和海洋及航海有关的,而且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与海洋及航海有关的习语,这样就可以启发学生联想已有的地理知识,意识到原来英国是一个岛国,所以英语才有这个特点。这样,学生既学习了“weather”这个词,又加深了对英国国家概况的了解,为跨文化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讲解翻译时,遇到“像头蠢猪”这样的话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做,很多学生会翻译成as stupid as a pig。从字面看,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pig在中国人心中是好吃懒做、愚笨的代表,所以有“笨的跟猪一样”、“猪脑子”等说法表示对猪的蔑视。事实上,很多美国人对猪偏爱有加,甚至以猪做宠物,认为它们聪明、温顺、通人性,所以英语中往往用as stupid as a donkey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学生经历了把donkey和pig搞混的笑话,以后就可以避免这类尴尬了。还有“He works like a dog.“这样的英语句子,如果学生不知道英美人对狗的宠爱,就会把这句话译成“他像狗一样工作”,在我们中国人听起来非常不雅,也不知是褒义还是贬义,其实这句话是对一个人工作的极大肯定。由此可见,正确地运用一门语言必须要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
  在平时上课时,教师可逐步向学生介绍一些日常交际中的习惯,比如在英美国家,每日与熟人见面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寒暄,通常以点头的方式打招呼或告别,这被认为是最简便、礼貌的致意动作。在听报告时,中国人喜欢低头倾听,而英美人士会注视对方鼻子以上的部分,以表示礼貌和倾听。人们常说“出国问禁,入乡随俗”,这都是跨文化意识的体现,学生了解了这些有助于在跨文化交际中轻松应对,做到礼貌得体。
  2.重视英语变体
  虽然英语承载了英美民族文化,但随着英语全球化的发展,它受到了多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众多英语变体,发展成一门体现多民族文化的语言。例如黑人英语(Black English)、亚洲美国英语(Asian-American Dialects)。还有社会结构引起的语言的层次变体,不同社会阶层和集团在语言使用上是有差异的,如“ain’t”是居住在美国南部的黑人的方言,如果在纽约等大都市里听到这种语言,我们就会知道说这种语言的人大都处于社会底层,遭受歧视。
  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向学生灌输这样一种观念,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英语学习者应该具备在汉语文化和汉文化之外的文化现象间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难度适宜的不同民族的英语原著,建议学生去听不同英语国家的音乐,欣赏影视作品,等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在以英语为媒介的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中,使学生从容面对文化差异,顺利进行交际。
  3.合理处理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关系
  语言学家弗里斯提出,交际化外语教学的各门课程都应该建立在本族语和外族语比较的基础上,只有强调异域文化才能对本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只有懂得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异域文化,也只有将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进行深入的对比和探讨,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认知的能力。
  由此可见我们在被渗透异域文化的同时,不能忘了对汉语文化的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结合自己所用教材内容及学生兴趣特点进行适时适量的异域文化知识扩充,而且应进行文化间对比与分析,与汉语文化知识及表述方式进行比较,留给学生辩证思考的空间,不至于学生盲目全盘接受或否定。教师通过比较,让学生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并不是一方完全遵守另一方的文化习俗,相反,不管是在群体间还是个体间,跨文化交际总是两种文化接触、冲突、协调的动态过程。我们没有必要放弃自身文化去附和另一方文化习俗,而是在相互理解协调的情况下,达成谅解,尊重彼此的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有效吸收外来文化,并努力把中国推向世界。
  
  三、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有重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他们所学的语言、该语言使用国的文化,才能为学生在今后的实践运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因此,在强调四、六级通过率的大学英语教育中,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Kramsch,C.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90.
  [2]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3]新视野大学英语.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21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