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背景下生物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康军

  新课程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生物教师怎样做才能更加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呢?我在此谈一些看法,和广大同行交流。
  
  一、课堂提问涉及的相关理论
  
  1.科学认识论。
  人认识世界靠实践活动和智力活动,而思维又是智力的核心,巧妙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给予引导,使其有所领悟。科学的发现是从观察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学习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特殊的认知过程,课堂学习中的许多问题是教师根据相应的目标精心设计出来的,用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2.师生交往论。
  该理论强调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应注重生生之间、生师之间的多向及双向平等交流。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里可以互勉、互助、互爱,满足归属和自尊的需要,可以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因而愿意学习。在合作学习时,学生可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可进行精制学习(其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即是向他人解释材料),也能够提高小组的向心力并增进友谊,因此学习发展成为合作性的关系才是更有效的学习。这种交往是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是以教材为话题的师生相互的活动,是相对有序的,师生人格权利及自主性方面是平等的。学习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更应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3.学生主体论。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体现出新的学生观: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且有巨大的潜能,教师要依据其规律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和潜能释放,对学生要充满信心;其次,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教育的基础和他们自我发展的前提,教师应视其为财富,要珍惜、开发;最后,学生是独立的人,教师要注意激发其兴趣,引导其探索,发展其能力,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有助于师生交流与信任,尽量让其自主学习。
  
  二、课堂提问常用的技巧
  
  (一)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更是其动力,问题是学习的枢纽。教师若将相关的问题层层展开,就能把学习和探究的线索展示给学生,并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可以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励、引导其积极的思维活动。所谓问题情景,是指教师创设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且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通过问题情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1.利用生产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讲到近亲结婚,我设计的问题是:为什么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然后我让学生实际计算近亲婚配后代患遗传病的比例较高。在引入伴性遗传时,我设计的问题是:父母均为双眼皮其所生子女均为双眼皮吗?父母均为单眼皮所生子女均为单眼皮吗?这样从现象到本质的探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思维更深刻,理解更深入,记忆更持久。
  2.通过实验过程创设问题情景
  生物实验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实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索,逐步揭示生物现象的本质。比如DNA的粗提取实验中两次加蒸馏水有何作用?三次加氯化钠溶液目的有何不同?三次过滤目的一样吗?前五次搅拌为何应朝一个方向?如何识别DNA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曲线?如何缩短实验操作的时间?这样随着问题的层层展开,学生的思维会逐步拓展,学生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地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思维的缜密性和深刻性。
  3.相关知识创设问题情景
  新知识和原有知识总是有联系的,整合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可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学生已经学过氨基酸的脱水缩合与单糖聚合成多糖的知识,在学习细胞器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哪些细胞器生命过程中有水生成?通过该问题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前后知识的联系。
  4.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景
  优美的图片、有趣的动画、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和活泼的文字,这些对于创设问题情景很有帮助,它们以使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进而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意利用多种课堂提问技巧。
  1.注意所提问题难易适当
  问题过难,学生的思维启动不了,也不会有成功的体验;问题过易,学生思维处在较低水平,而得不到探索的快乐,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
  2.引入假设性的问题
  教师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动机,使其积极思考。例如:在将要学近亲结婚内容前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看过《红楼梦》了吗?剧中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导致悲剧,那么假如宝玉与黛玉结婚呢?结果是悲剧还是喜剧呀?问题一出,学生的情绪迅速高涨,立即进入紧张的思维过程,从人物关系看,前者是姨姐弟,后者是表兄妹,“原来都是近亲呀,应该是悲剧,那又为什么呢?”这样很自然地就将学生引入到新授内容。最后我问学生:“陆游是否应该为自己没和唐婉结合感到庆幸呢?”让学生自己判断。
  3.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或多角度提问题
  例如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之间的关系问题较为重要,教师可分别设计不同的前提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加深学生对其关系的深刻理解。对已经解答的问题教师可向学生问这样的问题:“你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法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无论方法是不是最好,教师都应尽量激发学生多思考、多发表意见看法,必要时还可以引入较难的问题,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使其思维始终处在开放的、活跃的动态之中。
  
  (三)及时积极予以反馈。
  1.教师应真诚而富有同情心,学会积极聆听,关注发展变化,而不应只重视目前的结果,注意不断拓宽与学生沟通的渠道,学会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学生的期望和激励,教师应语言幽默风趣并辅以肢体动作。
  2.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应明确予以肯定和鼓励,以提高其自信心,激发积极性;对于回答相对正确的要大加赞扬,使其情绪更加高涨,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师生关系也会更融洽。
  3.当学生回答不太完整或不太深刻时,教师可给予适当的暗示或采用追问的方式,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例如分离定律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题:杂合子交配后代中一定出现3∶1的分离比吗?学生可能回答:“是。”学生没有考虑这是理论比值,是后代很多时的统计结果。教师可追问:“是不是生四个小孩一定是三男一女或三女一男呀?学生一想:“那不一定呀,看来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呀。”这样就能引出正确结论。
  4.当学生解题方法不同时教师要予以鼓励,以培养其创新的精神,然后判断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一个DNA分子(已标记)连续复制三次,带有标记的分子占多少?学生有的画图,有的用公式。前者适用复制次数较少的,后者不论复制多少次都可快速计算出来。
  5.当学生不能说出时教师可予以鼓励的眼神,或改变提出问题的角度,或介绍问题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以避免冷场和使学生陷于尴尬境地。
  6.当学生回答不准确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题意弄清楚,找出隐含的条件,或对某概念理解到位,使问题的回答更圆满。
  7.当学生回答不顺畅时,教师应多给予鼓励和引导,增强其自信心。
  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合理的评价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提高其学习效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只有这样才能在评价过程中实现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以“以人为本,打好基础,促进发展”的教育目标。
  课堂提问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重要的杠杆、手段,它可以启迪思维、激发探究,使认识不断深化,教师可借此控制学习行为的进度和气氛。课堂提问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尊心、自信心等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充分准备、精心实施好课堂提问,定能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使课堂充满求知的魔力并成为理想的师生互动平台,使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并饱尝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其更加热爱、努力学习,逐步走向人生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06.
  [2]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05.
  [3]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40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