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的马太效应与情感因素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亚丘
摘要: “马太效应”是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渗透在人们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其影响无处不在。目前,教育界学者越来越多地关注马太效应在教育中的双刃作用,但外语教学中的马太效应,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旨在分析外语教学中的马太效应与学习者情感因素之间的联系,以此找到一条有效途径限制马太效应对外语教学的负面作用。
关键词: 外语教学马太效应情感因素
1.马太效应的概念
“马太效应”是社会学的一个概念,指社会经济出现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现象,即穷者越来越穷,富者越来越富。近几年,学者们对于马太效应的影响越发关注起来,尤其是在学校教育方面,表现为“好学生越来越好,差生越来越差”。下面就外语这一学科,谈谈马太效应在外语教学中的表现。
2.马太效应与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是要用另一个民族的语言去讲述该民族的文化,和其他学科相比,增加了难度。
另外,语言学习是一个相对较长的量的积累过程。这对很多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很难逾越的阶段。很多学习者在这一过程中会兴趣减退,逐渐放弃学习。而坚持下来的学习者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两种情况持续下去,必然导致外语学习的“两极分化”,即马太效应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
这一现象反映了马太效应与学习者自身的情感因素关系密切。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分析外语教学中的马太效应与情感因素的内在联系。
3.马太效应与情感因素
(1)马太效应与态度、动机
这里所说的态度指学习外语的态度,即学习者对第二语言及其民族的看法,其中包括对学习该外语的意义,该语言所在民族的文化、社会伦理观念,以及对该语言本身的看法。不同的学习者对外语学习的态度也不同,主要受不同动机的支配。
学习动机,即促使一个人学习某种知识或技能的能动性力量。对于任何学习活动而言,学习动机都是诸多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外语学习也不例外。很多研究者提出学习态度与动机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而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截然不同的态度和动机,正是导致马太效应的根本原因。
(2)马太效应与性格
杨连瑞在二语习得方面的研究中曾指出,学习者的性格是影响其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研究表明,外语学习成绩与学习者的性格有关。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是一般规律,并非绝对。
研究发现,通常情况下,外向型学习者比较善于语言表达和交际,而内向型学习者却在语言形式与规则上(如阅读、写作)比外向型学习者更占优势。因此,当外语教学侧重点不同时,两种性格的学习者便会呈现出一种较复杂的马太效应。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阅读、语法、翻译等注重形式和规则的方面,在这种环境中,内向型的学生会更自信,表现更突出。而在一些打破传统模式,侧重于听、说等方面的教学环境中,外向型的学生则会表现得更自如、更积极。
(3)马太效应与语言焦虑
焦虑是一种负面情绪,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者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朱智贤,1989:137)。而语言焦虑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一门语言时产生的消极情绪(杨连瑞,2008:180)。
事实上,语言焦虑,尤其是外语焦虑,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特有现象。它与外语课堂教学环境有关,贯穿于外语学习的始终。外语焦虑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习者对他人的评价存在一种畏惧感,担心得到他人负面的评价。Horwitz等人指出,第二语言课堂焦虑包括沟通恐惧、测试焦虑及负面评价恐惧。
语言焦虑对外语学习者的影响可分为两类(Scovel,1978):促进性焦虑和退缩性焦虑。前者可以激发外语学习者的动机,使其更加努力地去克服焦虑感,后者则导致学习者自信心受到打击,学习激情减退,甚至逃避学习以此来回避焦虑的根源,阻碍了外语学习。久而久之,不同类型的焦虑就会导致外语学习者的两极分化。
4.马太效应在外语教学中的负面作用及应对策略
马太效应的双刃作用体现在外语教学中也是一样。我们应尽量限制马太效应的负面作用,充分发挥其优势。
我国的外语教学大多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略。下面就外语教育工作者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教师应发掘不同学生的兴趣所在,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外语学习中享受到乐趣,最大限度地抑制两级分化的加剧。
其次,教师应把握好奖惩的尺度,扩大鼓励面。如果过度关注成绩好的学生会减轻其语言焦虑,不利于其外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会挫伤其他学生的自尊心。
最后,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对有效抑制马修效应的负面作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传统外语教学中的词汇、语法、翻译等知识的讲授之外,教师还应加入听、说、读、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为不同性格、有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适度降低语言焦虑,从中实现自我肯定。尤其对于积极性不高、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可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任务会让他们恢复自信,不甘永远做一个“穷人”。
作为外语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教授学习者一门外语知识,而且应该帮助每一个学习者从外语学习中获得快乐,找到它的意义所在。从学生的情感因素着手,给他们力量和信心,尽可能地缓冲、转化、消除马太效应的消极影响,避免马太效应的意识性,让富者越来越富,让穷者也越来越富,最终实现外语教学的“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Arnold,J.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杨连瑞等.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Horwitz,E.,Horwitz,M. & Cope,J.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6,(70):125-132.
[6]Scovel,T.The effect of affect on foreign language:A review of the anxiety research[J].Language Learning,1978,(28):129-142.
[7]秦晨.大学生外语焦虑状况调查与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2006.
[8]王凯.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41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