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邢宝志
改革教材是教学过程中常有又常新的问题,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要求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倡导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的新理念。由于新课程改革,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思索、不断创新,创造出一套教学相长的合理方案。
一、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1.教材注重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很多学生对数学有一种畏惧感,总觉得它很遥远,无法触摸、无法感知,太抽象,不容易理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提取学生生活中看得见、用得着、听得懂、体会得到的内容,便于教师随时从生活中举出具体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增强了对数学的理解,增强了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而然就浓了。
2.注重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程改革更进一步体现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规格才会有多样性。按照学生是主体、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避免传统教育中教师单纯地教、学生机械地学的单一窘况。
3.注重课堂活跃,气氛和谐。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要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读科学向探知科学转变,由独学向共同学习转变。教师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采取提问的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由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课堂上教师还应特别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让他们也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面向全体的目标。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对话,进行良好的沟通,因材施教,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程的要求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方法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模式,尤其是在高年级。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讲清、讲透知识,然后辅以大量的、枯燥的练习,甚至有许多练习是机械地重复,因为这是对付考试的最佳方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得不到真正的、全面的发展,“高分低能”便是这种模式的产物。新课程除了对学生有一些要求外,更多的是对教师的要求,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很重要的。新课程对教师至少有如下的要求:
1.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迅速,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没有这个必要,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学,而不仅仅是作为知识传授者来讲学。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因此,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这样学生自然会觉得数学很有意思,就会越学越有兴趣。
3.引导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学生要有独立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习惯,这一点固然很重要。但如今社会非常讲究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一种思维与另一种思维的碰撞,很有可能就碰出思维的火花,从而促进学习的良性发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引领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思维方式,从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
4.创造师生平等的课堂环境。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搭建师生友好、平等的和谐平台。在传统的尊师重道的教学理念之下,教师永远是高高再上的,教师所说的话就是真理,学生不能质疑和反驳。长此以往,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机械地听,只动笔,不动嘴,更不动脑。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了学生思维的迟钝和缓慢,更不利于师生间平等友好关系的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师的亲和力,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提出学习上的问题,要鼓励学生主动地与教师沟通,并经常夸奖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三、开拓思维,在教学中不断发掘新方法
“一成不变”是新课程改革最反对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新课程的重要宗旨。“铁打的学校流水的人”,这句话形象地说明教学活动是一种变化的活动。教师要随着学生的变化、年级的变化、上课地点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研究并运用新的方法,探究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如此教师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站在前瞻的位置,引领学生攀登一个个学业的高峰。
参考文献:
[1]江峰.数学课:亮出你精彩的结尾[J].小学教学参考,2005,(11).
[2]齐彤.今天我是老师[J].小学生作文向导,2005,(06).
[3]刘淑华.上好数学课四法[J].黑河教育,1998,(02).
[4]刘志红.一堂数学课[J].时代数学学习(七年级),2004,(03).
[5]於华.数学课:亮出你精彩的结尾[J].教学与管理,2005,(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42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