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赖喜英

  摘要: 地理案例教法运用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导下,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本文首先阐述了地理案例教学法提出的背景和特点,其次分析了实施地理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最后总结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 地理教育 案例教学 应用
  
  一、地理案例教学法提出的背景和特点
  
  所谓地理案例教学法,就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导下,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地理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从地理教学内容看,案例都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事件的真实写照,包含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索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需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判定和推理。
  2.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从地理教学过程来看,案例教学应以师生互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或在课堂上组织对地理案例进行研讨和评析,或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搜集、整理地理案例,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效率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从地理教学目标看,地理案例教学不但能丰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熟悉,拓宽知识面,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意识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态度,开发学生的智能,提高其实际运行能力。
  
  二、实施地理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提供的案例素材进行组织教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进而实施教学目的。因此,案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
  1.地理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教师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的实质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地理知识、发现地理规律、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特别是地理创新能力。地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提出案例、引导确定研究主题、讨论解决问题、拓展培养能力。实践也表明地理案例教学法是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地理的理想途径
  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体现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研究性学习要求以具体实际地理问题入手,提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按照教师的设计和揭示的活动程序,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新大纲、新教材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充足的条件,新大纲中设计了26个“高中地理研究性课题”,新教材的编写以环境入手,阐述人类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案例教学法。
  3.地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素材,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提供的素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发现提出问题,收集整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而后进行交流汇报,从而拓展、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教师提供的案例素材一般都是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与地理有关的实例。这就要求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时,要懂得应用所学的基本地理原理来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使得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案例的呈现和展示
  地理案例具有典型、直观、形象等特点,地理学科的案例呈现,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图形(地图)的、数据的、景观的等多种形式。例如,教学“德国鲁尔区”这一案例时,可以把鲁尔区的区位优势等主要教学内容以文字方式呈现出来。同时,利用教材上的“鲁尔煤田剖面示意”“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鲁尔区的交通网”等图形或地图,以及“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的数据统计图等呈现方式,再配以高中地理图册上“莱茵河上的铁矿运输”、“鲁尔区综合整治前后的对比”等景观照片。不同的案例呈现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案例展示方式,如阅读教材,分发材料、口头描述、挂图展示、实景模拟、电脑多媒体展示。
  2.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该过程是将案例的情境与相应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揭示案例与所学原理之间的联系。在此,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和展开研讨和探索。学生是分析、研讨案例的主体。教师在展示案例后,要启发学生思考:教材涉及哪些方面的地理知识?有哪些问题值得探讨?由案例提出的问题是学生主动发现而不是事先设定的。让学生主动尝试探索,挖掘案例中存在的潜在的问题,再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对于“鲁尔区”的教学,笔者是这样做的,先展示鲁尔区的区位特点,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1)鲁尔区的位置在哪里?(2)鲁尔区为什么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3)鲁尔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4)鲁尔区的市场范围有多大?(5)利用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可发展哪些传统工业部门?(6)随着经济的发展,鲁尔区会衰落吗?……之后,师生一起从中筛选(1)(3)(6)三个问题。确定问题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组织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5至6人分组讨论效果最好。各组派代表发言,每组发言后,其他组的学生可以针对发言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发言小组回答,最后,对于每个问题都得出一个大多数学生认可的结论。
  3.案例的总结和拓展
  案例教学的原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其作用就是总结出某种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性原理,再实现应用方式上的迁移,因此,具有启发性是其明显的特征。以鲁尔区为例,引导学生对鲁尔区的衰落原因和综合整治进行理性思考。归纳总结出传统工业区的一般规律:大多建立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学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企业为轴心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它在本国乃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我国的辽中南、京津唐等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借鉴鲁尔区的成功经验。
  4.案例教学的学习评价
  在案例教学中,及时、恰当的学习评价是非常必要的。现行的学习评价把评价价值定位在甄别功能上,是以“选拔”为目的的“筛子”式的评价,这对很多学生是不公平的(特别是对后进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案例教学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例如,在鲁尔区的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让学生达到掌握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工业部门、发展情况一般规律的基础性目标,又要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发展。例如,从对课本的一般知识的了解到地理规律的归纳,从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迁移。(如,由鲁尔区联想到我国的辽中南老工业基地、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甚至联想到“硅谷”等新兴工业区。)教师要善于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通过多种方式加以鼓励。有了这样的评价机制,教学双方才都乐于探讨课堂教学,每位学生才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54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