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晓波
物理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是重要环节之一,是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渠道。学生在新授课上初步掌握了所学的概念、规律,但是理解往往只是表面的、片面的、孤立的,只有通过适当的具体的物理习题的解决,才能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完善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巩固与深化所学的概念、规律。同时物理习题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习题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技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灵活性、全面性和独创性等。
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物理学科教学存在学生听懂、看懂容易而做题难的现状,因此提高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提高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
一、体现三维目标
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教师选取习题时应当选用有实际科技背景或以真实的物理现象为依据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习题的选编、设计中教师不但要注意培养、训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注意对学生的“方法与过程”的训练,加强学生对物理情景、过程的分析,解题规律的总结,更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训练。
例1: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装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请解释这个现象。
此题为期中考试前的一道练习题,笔者在试卷的批阅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不知该如何进行解答,或答非所问,找不到解题的关键。如有的学生说:“因为冰块温度比较低,要从水中吸热融化,所以粘在一起。”有的说:“是因为有水结冰,所以粘在一起。”等等。显然,学生对于此题没有真正理解,没有形成正确的解答思路。如何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此题,形成正确的解答思路?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子问题:
问题1:什么原因使冰块粘在一起的?(冰块为什么会粘在一起?)
问题2:杯中的冰全部结冰了吗?如果不是,是哪部分水结了冰?
问题3:冰块附近的水为什么会结冰?
问题4:(追问)水放热就一定结冰吗?
问题5:好!达到凝固点!那么,现在归纳一下水结冰的条件。
问题6:水的凝固点是多少?
问题7:当水的温度降到0℃时,还需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继续放热,从而凝固?
问题8:冰块要能继续吸热,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在上述8各问题充分解决之后,学生就掌握了此题的解答:“冰块温度低于0℃,放入水中冰块吸热,当冰块附近的水温度降到0℃时,冰块的温度仍然低于0℃,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的水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几块冰块粘在一起。”这样通过一系列子问题的设计、解决引导,学生逐步得出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不仅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望,而且从中体会到了解决复杂问题的基本思路,清晰地认识到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从而锻炼了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意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密度应用练习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笔者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三、注意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
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教师可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学生思路。
四、采用“讲评式导学法”
“讲评式导学法”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精选习题让学生先来“备课”,让学生来讲,经过大家的讨论评价,教师再作指导和总结,最后通过反馈练习来对本节课教学进行诊断,并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和解题的技能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的具体的教学方案如下:
1.依大纲的要求选题目――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根据大纲对每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基本概念编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和综合题,通过思考题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的思维能力;通过综合题加强学生对具体定律、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2.针对选题,进行分析,展开讨论――学生主体。
教师提前几天将本次习题课的题目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在习题课上进行讲解。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分析、演算,如碰到钉子再回过头来钻研教材,查阅参考书,通过进一步的努力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以自由组合展开讨论。
3.一人讲,大家议,教师指导总结――师生互动。
在习题课上,教师针对选题临时指定学生讲解,之后其他学生就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发言,大家评议。教师对议得不深不透的问题及时启发诱导,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剖析、纠正,对解题方法进行全面总结。
4.反馈练习。
选编针对性习题对本节课教学进行诊断测试,巩固加深本节课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同时也可为进一步改进完善教学方法作参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56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