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完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穆敏丽

  摘 要: 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征,指出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应提高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和专业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改进应用型学科的教学方法,加强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 特征 问题 建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连续十几年的扩招,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人数持续攀升。然而,就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财会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因此,就业状况不尽如人意,凸显出我国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不足。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教学表现出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讲授、轻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等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质量与当前经济全球化、竞争环境复杂化下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产生较大的矛盾。作为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本科院校,更应在结合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协调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适应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深入了解当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认真研究和构建同应用型本科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相吻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办学特色和毕业生市场竞争力非常必要。本文就如何完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问题略陈管见。
  
  一、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特征
  
  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而不是普通本科培养的学术型、研究型、工程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在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基础上侧重应用性、针对性和模块化,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学生在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中的亲自操作,培养学生针对企业实际财务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做好理论与实际的衔接。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应以提高毕业生的质量为最终目标。但是,很多高校的教学方式仍侧重于课堂专业理论教学,加上适量的一般在财会实验室进行的专业(模拟)实验(习),毕业前再进行约半个多学期的实务单位毕业实习。这样即便是优秀毕业生往往也只会纸上谈兵,实际动手能力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在大部分高校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很多高校依然“重理论、轻实践”,部分专业主干课程没有在课程中开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课[1]。这是导致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质量上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的根本原因。
  (二)实践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
  尽管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已初具雏形,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也取得不少进步,但是大多尚未形成相对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计划性较差。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缺乏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配套的实践教材,实践教学随意性较大。部分实践教材的资料老化,已不具有分析价值。
  (三)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建设投入较少。
  通过在校内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中模拟财务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学生能够对工作环境产生直观认识,掌握部分理财实际操作技能的实践环节。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没有注重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或由于经费短缺,没有能力进行这样的建设。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国六百多所开设会计专业的院校多数建立了会计实验室,但很少有高校建立专门供财务管理专业使用的财务管理实验室。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类实验课通过借助会计实验室平台开展[2]。
  (四)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有待提高。
  作为从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应同时具备较高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包括手工操作能力、财务软件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等,这样才能在实践教学环节给予学生充分全面的指导。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在我国高校发展的历史不长,目前资深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是会计专业出身,长期从事会计教学和研究,财务管理实践经验不足。许多青年教师又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同门教师,缺乏到企业实践锻炼环节,对财务管理的实务操作也缺乏深刻了解,实践指导能力不高[3]。
  (五)实验课效果不明显。
  许多高校虽未建立系统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但已经开始在财务管理专业核心专业课程中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由于在理论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未注意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对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对财务管理和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对教师指导过分依赖,实验课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六)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
  目前,高校鼓励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到校外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有些高校也实行了“双导师”制,分别为学生配备校内和校外的导师,进行共同指导。但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未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学生难以找到对口的实习部门,只能做一些会计的相关工作。也有些部门单位出于担心商业秘密泄漏等原因,以种种借口拒绝实习学生,或不认真配合,不给予必要的指导,或安排其做一些文员等工作,有关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决策工作一般由财务负责人承担,学生即使到了企业也可能没有真正的专业实践机会。另外,随着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加,也出现一二十学生挤在同一单位实习的情况,不仅影响实习单位的正常工作,而且让学生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七)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
  一方面,由于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多数高校对学生的考核主要还是侧重于通过考试成绩来认定,对实践成果的评价只占很小的比分或不计分,以致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够重视。部分教师在实施实践教学环节中也流于形式,未作深刻研究和严格控制,实践结果也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加上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在实践教学环节,尤其在校外实习的环节中,会出现学生弄虚作假的情况,实践效果有限。
  
  三、完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一)明确培养目标,提高认识。
  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因素。财务管理专业融合了一系列专门研究方法论的应用学科,涉及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及各种实践操作方法与作业程序,这些实际操作技能只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锻炼才能巩固提高。因此,学校必须明确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实践教学的改进。目前,一些高校在探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如嘉兴学院已经建立了“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内校外分别设置了导师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指导。
  (二)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心,制定相对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学分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给予合理的分配。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指导书、实践教学基地及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其中,实践内容按层次可以分为基础实验、单项实验、模拟综合性实验和校外实习,并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实验实训大纲,保证实践教学有计划地进行。通过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正式将实践性教学目的、任务、手段、内容和要求列入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培养计划。
  另外,还要加强实验教材的建设。由于国家对教材的选择没有统一规定,实践教学资料的选择由任课老师及专业其他教师共同研究决定,其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否提高。实践课程教材的选择应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理论课程教学内容,遵循实用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原则,即模拟实习教材应是对理论知识的加深、巩固与运用,能系统反映企业日常财会业务,并随着财务管理新领域、新方法、新规则的出现不断补充和完善。[3]

  (三)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1.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学术活动。这种活动能使教师与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和理论造诣的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从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和难得的经验,提高自身的学术层次,增强实践指导教学的能力。
  2.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锻炼。高校可通过建立轮训制度等安排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单位进行锻炼,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增强自身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3.积极开展高校间的交流合作。高校之间应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研讨,加强实践教学经验的交流,学习对方有效的经验,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相互促进。
  4.聘请外部实务专家做讲座。学校可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等做专题讲座,使全体师生受益,并请他们针对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进行诊断治疗,不断改进。
  (四)改进应用型学科的教学方法。
  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财务管理课程,应采取更为灵活的教学形式,如课堂分组讨论、撰写小论文并进行分析陈述等,适当增加理论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积极独立思考,提高案例分析的技能与解决能力,为实践教学打下基础。
  (五)加强模拟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模拟实习包括电算化实验和手工实验。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财务管理电算化将成为公司理财的趋势。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理财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建立实验室模拟平台,购置或研发相应的理财软件供学生使用。实验软件的功能可根据实验内容和教学层次进行设计,如在基础实验中,培养学生财务管理工作簿的创建、财务管理常用函数的运用等,提高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在单项实验中,可针对某个重要的知识点,指导学生利用软件进行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决策、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存货经济订货批量决策等,提高基本知识运用能力;在综合试验中,可指导学生结合会计学知识,进行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并购决策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校内实验室模拟实验是财会类专业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一些经费紧张的院校可借助其他实验平台如会计实验室等,建立综合的经管实验中心,也可与其他高校一起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六)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能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是任何模式实验室都无法比拟的。学校可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或与某些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学生的校外实习进行指导、监督。针对一些企业对此的谨慎态度,学校可要求企业通过与学生签订保密合同或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等寻求合作,从而既能提高对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解决企业中一些财务管理难题,又能使企业成为学生长期性的培训基地,实现互惠双赢[4]。
  (七)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
  由于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积极配合,尤其校外实习难以监督,因此,应建立有效的控制监督体系,保证学生按照实习要求完成实习任务,达到预期目的。实践教学控制监督体系可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结合,通过加强对学生实习情况的考核约束学生的行为,如将实习单位的鉴定意见纳入校外实习考核范围,适当加大实训实验学分的比重,与理论成绩一起作为学生的综合评定依据。
  
  参考文献:
  [1]郭银华.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商业会计,2007,(6):59-60.
  [2]张功富.关于大学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4,(5):14-15.
  [3]陈爱成.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07,(23):18-19.
  [4]乔金杰,邱玉兴,张月武等.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5):30-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58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