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和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它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虽然近年来在教学实效性问题上我们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这一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这不仅仅表现在理论上的不成熟,更重要的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实例和方法的欠缺。我认为评价教学方法的优劣,关键要看它是否对于我们的教学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一、中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一)教学实效性的概念。
  根据相关专家的总结,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成功教学行为,是教学价值的表现。简单理解,就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感等方面获得了多少,也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接受和内化的程度,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二)影响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原因。
  要真正解决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就要首先弄清楚数学教学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克服不利的因素,发挥有利的因素。
  1.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
  一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当。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不注重对于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消化,不能够将理论灵活运用,同时没有良好的做题习惯,过分依赖教科书和参考书,独立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受到制约。二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大多存在心理和思维的问题。他们的心理成熟度较差,叛逆性较强,对待遇到的困扰很容易处理不当,从而影响到自身的学业,需要教师及时地进行疏导教育。
  2.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很多教师的育人观念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而职称和教学成果又往往与学生的成绩挂钩,导致部分教师单纯为分数而教学,为升学率而教学,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一套教学体系,多年来一直沿用,没有革新,无法适应教学群体的变化。
  3.学科特点和教材质量。
  数学是一门具有内容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的学科,学习过程本身就相对较难,而现行教材虽然在综合传统数学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改进,但是从教学改革的要求来看还是不够的。它仍然较偏重于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缺乏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也缺乏一定的趣味性。
  
  二、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具体举措
  
  衡量数学教学最优化既要考虑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又要兼顾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因此,教师只有选择最有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时效性的提高。
  (一)明确教学方针,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动力。
  要改变课堂教学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使学生成为数学课程学习的主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在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协助学生编制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具备一定得预习能力之后,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自行编制预习提纲,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教师要带动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吸收课堂教学精华。教师要特别关注两类学生,一类是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他们往往对数学不自信,容易对成绩较好的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在听课的同时总是不断向他们问问题,顾此失彼,导致课堂学习效率较低;另一类则是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他们往往学习起来比较浮躁,自以为已经听懂了,不愿意继续听教师的讲述,以至于教师所指出的题目精华部分没有掌握,错失更好地理解和迁移的时机。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听课习惯,最大限度地吸收教学精华。
  3.养成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和总结复习的习惯。
  数学课程中有很多需要积累的东西,必须通过反复记忆和做练习题才能掌握牢固。很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在遇到问题时总是喜欢求助于他人,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同时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有计划地复习旧知识,温故而知新,并且对于过去课程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错题本的形式积累下来,便于复习之用。
  (三)差异性教学,重点加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就是针对不同课程内容采取不同教学对策。首先,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回答、板演、示范等资源,把它们进行最优化整合,保证课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采取学生上讲台演排等互动方式加强教学实效性。其次,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典型题目进行知识链接和方法总结,而不是给出大量的练习题,只有把习题和理论知识连接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对于解题方法的理解和吸收。
  (四)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
  1.加强教师教学观念的教育。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同时要以平等的眼光对待所有学生,不能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既关爱学优生,又帮助和尊重后进生,增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对于课程的需求和愿望,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让课程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步调和需要。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能力。
  现代教育需要的是研究型的教师,而不是传统的教书匠,教师必须时刻保持自身教学理念的进步与发展,研读当代先进的教育理论,增强理论素养,同时要与自身的教学联系起来,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推动科研教学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田恒平.班主任理论与实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2]毕华林.学习能力的实质及其结构构建[J].教育研究,2000.7.
  [3]李臣.活动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叶阑.新基础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布鲁纳.教育过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