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悦

  摘 要: 为满足社会对高层次英语人才的需求,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应当更加注重硕士研究生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本文结合实践,从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培养方案的特点和培养模式三个方面,探讨了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问题,认为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是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 财经院校 英语专业 硕士研究生 创新型 复合人才
  
  一、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
  
  研究生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是未来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研究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课程、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诸多环节。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诸多阻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缺少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课程。
  作出创造性成果是研究生教育的目标。课程学习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和过程,其重心应落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但是,目前研究生培养方案缺乏实现此目的的课程和环节。
  (二)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陈旧。
  目前我国大多数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仍采取整齐划一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的筛选标准、评价标准都是基本一致的。在课程上,基础理论课程不够完善,缺少方法论课程,以及学术前沿、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的课程,知识性课程较多、研讨性课程较少,这很难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管理体制僵化。
  研究生教育管理需要规章制度,但是,制度不应该束缚研究生的手脚,而应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研究生管理体制过于僵化,如研究生招生制度不灵活,重考试分数,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察不够;学校硬性规定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的数量,使得论文质量下降。
  
  二、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方案特点
  
  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强调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与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更应当注重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需求的情况,科学地规划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进行分类指导,最终培养出品德优秀,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进步,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高级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模式的实施,归根到底要依赖于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在过去,课程设置是按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要求设计的,无需考虑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所修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分别为英国国家文学、英语语言文学及应用语言学和翻译理论与实践课。总的来看,过去的课程设置决定了英语人才的规格是知识型。
  (一)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1.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方案应以财经类院校的定位为标准。
  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需要明确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强调学科前沿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要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贯穿于培养方案的始终。通过加强研究生实习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方案要更加注重个性、特色的发展和知识面的拓宽,形成多维的人才结构体系。
  (二)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方案不能局限于狭隘的语言学科领域。我们需要不断地拓宽学科范围,改革现有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开设与创业和复合学科的公共课、专业选修课等课程,培养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充实研究生社会文化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1.特色就是优势。财经类院校教育资源丰富,在中国高等财经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在制定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发展规划时,应依托财经院校自身的学科性质、师资条件和设施基础,办出特色和水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立足于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提高人才就业竞争力。通过英语与其他专业互相渗透的途径,提高研究生知识结构的复合度。针对学生的需求开设经、管、法专业方面的课程,促进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与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
  2.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方案需要灵活设计课程体系,增加选修课程比例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现学科交叉,赋予学生更大的选择权。研究生的选择可促进专业调整与优化。设置合理、实施有效、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方案是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的保障。
  3.自我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自我教育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育应该把发挥和培养研究生的主体性作为一个核心目标。研究生教育应当提倡自主教育,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安排灵活多样的自主学习内容、进程、时间和过程,研究生可获得一定的自主教育学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研究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
  财经类院校外语学院不能像重点外语大学那样完全按照精英教育的模式培养人才。财经类院校外语学院应当将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教育两方面结合,走符合自身实际又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通过交叉复合培养迁移与转换能力,特别是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良好的发展潜质,同时具有创新精神和复合知识结构的人才。学位基础课可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课可按相近的二级学科群设置,以利于拓宽基础,增强适应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学位专业课则按二级学科设置。以浙江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它有三个研究方向:英语国家文学、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理论翻译与实践。所修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专业选修课。课程分别是英国国家文学、英语语言文学及应用语言学和翻译理论与实践课。课程设置符合国家对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课程要求。但是,这个培养方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课程设置没能体现将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学校优势学科相结合,即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与经、管、法等学科相结合的特点,缺少创新性。因此,我们应根据实际调整课程设置,增大选修课比重,适当减少学时,允许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自身的特长、兴趣和爱好,跨专业选课,寻找出最适宜自身发展的方向。课程设置的多样化,能够有效地调动研究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其自主设计符合自身愿望的发展方向和成才目标,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扩大研究生的选择空间,满足研究生的成才要求。
  
  三、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
  
  我国以单向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同片面强调知识传承的教育目标相适应的,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研究生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挥。深化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一)在教学思想上正确认识和处理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使研究生教学过程由单纯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以学习为主、学习和发现相结合的过程。
  (二)在教育目标上正确认识和处理全面发展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从我国《高等教育法》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都明确提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这是我国在教育目标问题上的重大突破。
  (三)教学方法上正确认识和处理讲授与自学、学习与科研的关系,使教学方法从讲授为主转变为自学为主。实现从讲授为主到自学为主,教学方法的根本性变革必将大大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真正地将科研引入教学过程,激发研究生创造精神,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保证研究生科研训练的质量,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四)在教学管理上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为求得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协调,必须由刚性管理转变为弹性管理。
  (五)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在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大力深化教学改革,体现出院校特色,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为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重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源于创新实践活动,源于知识传授与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应积极探索适应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在强调标准化课程体系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倡导研究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调查和实习等。
  
  四、结语
  
  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取决于很多方面因素的有效耦合。如何使各方面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人才,是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摆在外语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4).
  [2]戴炜栋.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中的协作探究模式[J].中国外语,200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8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