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教育模式与项目教学模式比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建芬

  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数控专业教学的经验,以数控加工工艺中的一小节,从传统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等方面来谈谈对中职教育数控教学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中职教育数控教学 传统教育模式 项目教育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对各层次数控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人们对于数控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已成为热门专业。我校多年前就开始了数控技术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使我们感到数控中职教育数控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谈一些看法。
  
  一、传统教育模式与项目教育模式的区别
  
  (一)传统教育法中的备课形式
  出国前,笔者在数控工艺基础中的第一节课是这样备课的:第一,基本概念的讲解,如数控加工工艺的概念、工艺过程的组成链、工艺基准及其选择、划分工艺阶段的基本原则和工艺规程的制定等;第二,以某轴类零件来讲解普通车床中车削工艺的制定过程,如先选择毛坯和毛坯装夹定位,然后车刀的选择与装夹,再车左端面……第三,数控加工工艺安排,如刀具的准备、机床加工参数的设定、工件的装夹、加工工序卡的制定等。
  在一节课内,教师要讲清工序如何划分、机床的加工参数如何设定、刀具如何选择等问题,难度很大,而学生想把本节课的内容理解好,难度会更大。这样导致一些厌学的学生更加对学习产生一种厌倦的心理。
  (二)项目教育法中的备课形式
  回国后,笔者采用项目教学法上了同一内容的课,但备课内容与教学方式与以往大不一样。首先,把该堂课的结构划分为几个部分:设置学习目标、问题分析、制定行动计划、行动演示、评价检查、反思。其次,整堂课的内容以完成一个实际的零件加工来贯穿,课程目标的设置是加工符合图纸要求的零件。问题的分析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从而提出本项目的难点,自己又应如何去攻克该难点。通过以上思考,整理好思路,列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即该零件的数控工艺安排,通过自己的实际加工,对加工的零件进行测量,再对比各组测量数据,作进一步的思考。
  在这样的一堂课中,笔者完全变成了一个辅助者,而课堂的主角变成了学生。姜大源先生在新著《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中指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有着不同于普通教育而富含职业教育根本属性的类型特征。”[1]这正说明了职业教育与我们以往的普通教育在教学方式上有其独特的地方,能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
  通过以上同一课程内容两种不同的备课思路与上课方式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法遵循的是知识的完整性,因此,在备课中,追求的是前后知识的衔接。要想完成本课程的内容,需要准备大量的书面知识,因此,此类教学模式属于学生比较难以接受的一种,教师也比较头痛,总想用最简明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但很难成功。而项目教学法则不同,它遵循的是行动导向的方式,即在一定课程目的下教学生,解决的是为什么学的问题。在德国,职业的现实性使得教师必须解决如何教的问题,针对学生如何上课即教育的现实性,考虑的是在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在教学中的体现。而传统的教学考虑的只是传授,因此,同一节课的教案截然不同。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制定项目时,考虑的是如何加工工件,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如果说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是学生的显性能力,那么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即为隐性能力。隐性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关系到一个学生对其专业今后的发展潜力。姜大源先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隐性知识进行了阐述:隐性知识是生动的、直接的知识,显性知识是间接的知识;隐性知识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知识,是以行动导向的逻辑构成的,有利于抽象思维不强的人学习,显性知识是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知识。[2]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隐性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隐性能力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而得到很好的培养。
  总而言之,项目教学法符合职业教育能力,即,素质势能基础上的动能,是经由“获取―反思―内化―实践”形成的不能脱离个体存在的本领[3]。
  
  二、教师如何备好一堂项目教学的课
  
  (一)备课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
  上课前的第一件事:教师让学生在已画出的一个标杆旁用“X”标记出自己对本次课的知识内容知道多少,以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的了解。教师根据学生自报的情况,将学生组合成多组(3至5人一组),每组布置内容不同、但符合学生能力的课题,要学生自己查找书中相关内容,完成各自的课题。教师在各组之间巡视和检查学生的进度,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观察学生的能力,以作为课程完毕后的评分参考。学生陆续完成自己的课题后展示作品。最后,教师讲评学生的展示作品,并加以鼓励,同时,学生也作自评,从刚开始的只知道一点,到现在的基本上全部掌握。从上述例题课及教案编写中不难看出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一味地灌输、抽象的逻辑思维及闭塞的单独学科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现代的职教教师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变逻辑思维为形象思维、变一味地传授为行为导向的项目教学、变被动的显性能力的培养为主动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很重要的是看不见的隐性能力的培养。
  (二)改变自己原有的备课思路
  1.备课首先必须备人,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性格,做到有的放矢。通过此次在德国的学习,笔者感觉到要实施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小组的组成也是很重要的环节,所以作为授课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是项目顺利进行的保证。
  2.项目的设置必须切合实际。作为教师必须清楚你要给学生讲什么?达到什么目的?例如:上述的一堂数控课,以会编制轴的加工工艺为目的,因此,项目的选择即为加工一根轴,并且一定要能在实际生产中加工出来。笔者认为兴趣来自于实践,项目的设置是整堂课的关键。
  3.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这是项目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当然,学生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作为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思路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对难点问题要会化解,化整为零,充分利用形象思维,尽可能避免逻辑思维。
  (三)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注意点
  1.师生互换角色,教学效果凸显。
  传统的教学为灌输式,对专业课的教学会产生很大的弊端,而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即学生不再只是教学的受体,更重要的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项目教学的课堂上,更多地看到学生在做什么,而不是教师在讲着什么,教师就像幕后的导演,一直在注视着整台演出进行得是否顺利。但作为导演,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使整台演出获得成功。
  2.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
  在德国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常常会发现教师会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工艺流程图的使用,其中的内容全部由学生来填写,不难从中发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影子。另外,小组工作制度的使用,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小组之间的热烈的讨论促进了学生隐性能力的培养,教师赏识教育的使用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将与冲压课程相关知识以拼图的形式衔接起来,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又不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授课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3.对学生的评价也直接影响教学的结果。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研究者,学生应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富有个性。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4]。项目教学的评价包括小组之间的评价、教师对各小组的评价及学生之间的评价三部分。小组之间的评价能极大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会以极大的热情和努力,积极争取本小组的胜利;教师的评价应注意不能削弱各小组学生的积极性,应提出问题的所在,让学生广泛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以取得更好的结果;学生之间的评价更加刺激了学生间的竞争意识,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上是笔者在出国前后及这几年职教生涯里不断摸索的一些教学体会,感觉德国的制造业发达正是其突出的职业教育所取得的结果。总体而言,我国也要尽快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理论,进而推进我国职教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2]吴全全,姜大源.隐性知识管理――职业教育教学论探索的新视野[J].广州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52-56.
  [3]闵建杰.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新路径[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3-6.
  [4]李添翼,谢焕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评价的问题及策略[J].职教通讯,2006,(8):45-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96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