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礼超

  摘要: 观察是思考和认识之母。本文就化学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 化学实验 观察能力 培养
  
  化学实验观察是人类利用自己的感官或者借助于科学仪器对客观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认知活动。在科学上有成就的人都非常重视实验,法拉第说:“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认识之母。一个有观察能力的学生,绝对不会是一个成绩落后或文理不通的学生。
  观察如此重要,那么在实验中怎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根据实验要求,事先由学生自己动手写好观察提纲,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实验前做到目的明确,心中有数,并迅速使自己进入实验观察的准备阶段,集中思想,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眼要看(有无颜色变化,有无气体生成,有无沉淀生成),耳要听(有无声音产生),鼻要闻(有无气味产生和变化),手要动(作观察记录),脑要想(想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2.必须目的明确,分清主次,抓住本质,突出重点
  在实验过程中,特别是面对复杂的实验,观察目的必须明确,要让学生知道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教师必须明确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哪成概念,有利于理解哪些化学基础,验证哪些化学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发展学生哪些智力,要求学生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如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其目的是要导出化学变化的概念,而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了新物质。因此,(1)让学生观察镁的颜色、状态、硬度;(2)点燃镁条时让学生观察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和放出大量的热现象;(3)让学生观察氧化镁的颜色、状态;(4)通过对比说明它们是不同的物质。这四步,要一步紧接一步,防止学生只注重观察燃烧的现象,而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
  只要观察目的明确,不管实验多么复杂,都能分清主次,抓住本质,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就是这个道理。
  3.必须掌握好观察顺序,理清思路
  对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反应顺序进行的,即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先观察实验所用的仪器,了解它们的名称、用途、用法,再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等。实验中要注意反应发生的条件,如加热、催化剂、光照等,反应中要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反应后要观察生成物的形状。如在苯溴和溴发生反应的实验中,教师要及时提问、提醒,首先让学生观察这套装置的特点,并及时提出问题,如:烧瓶口垂直的一段导管有什么作用?实验中要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取溴时为什么要把胶头滴管插入到盛液溴的试剂瓶下部?实验开始后导管口附近的白雾是什么?实验完毕把烧杯里的液体倒在盛水的烧杯里,烧杯底部不溶于水的物质是什么?在观察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关键时刻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只有边实验边观察边思维才能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这样就会把积极思维贯穿于观察的全过程,及时把积极思维贯穿于观察的全过程中,及时把观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4.必须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的全过程
  马虎粗心是观察时最忌讳的事,观察不全面,甚至以局部代整体,获得的知识将是支离破碎的,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对每一个细小变化都不应放过。巴甫洛夫总结成功的经验时说:做实验要观察、观察、再观察。如在演示铁的氢氧化物的实验中,先在试管里注入小量新制的硫酸亚铁溶液,再将吸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插入试管里溶液的液面下,逐滴加入氢氧化钠,即可看到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这个实验变化多,有它独到之处,所以必须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如硫酸亚铁为什么必须用新制的?在通常的实验中是禁止滴管与溶液接触的,而这个实验则与众不同,要把滴管端插入溶液的液面下,为什么?最后生成红褐色的物质是什么?要想使它转变为红褐色的速度加快,可采取什么简单措施?启发学生主动地对化学实验进行分析,认识各种变化的现象,激发探索知识的兴趣。这种由思而得的兴趣,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持久动力。教师要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便把学生培养成思维开阔、适应性强、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
  5.揭疑倡辨,去伪存真,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在观察中注意不断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和误解,如观察磷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时,有的学生说生成的是白烟,有的说生成的白雾。在学生争论后教师应及时指出,该反应生成物是三氯化磷和五氯化磷,而三氯化磷是无色液体,五氯化磷是无色晶体,所以磷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是白色烟雾。在讲甲酸时,先做两个实验:(1)观察甲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说明甲酸有酸性。(2)观察甲酸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在加热的情况下反应生成的红色沉淀。这个实验说明甲酸具有醛的性质。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把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层面,提出为什么甲酸既有酸性又具有醛的性质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学生通过对分子结构的分析,认识到甲酸分子中既有羟基又有醛基,从而甲酸既有酸性又有还原性。实验中必须提倡边观察边思考,使学生逐渐养成准确观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科学的观察与思维方法。
  总之,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化学教学的质量提高无疑具有很大帮助。作为一个化学教师必须教育自己的学生尊重实验事实,严肃认真地操作,细致严密地观察与分析每一个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同时教育自己的学生百折不挠地克服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化学教师应“身教胜于言教”。教师规范的、一丝不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都会给学生以重要的影响,使他们终身受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1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