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万庆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形成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学生成才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课文的知识点,理解课文的重难点,欣赏课文的“风景点”,进而产生不断阅读的欲望,教师就一定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1.创设教学情境和激趣导入新课。
课堂上,教师如能恰到好处地创设情境,激趣导课,学生就会很快地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如在教学《社戏》中可以这样导入新课:童年的时光总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留恋、回味,它充满了对未来世界和美好事物的憧憬与向往。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就是通过回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艺术地再现了农村少年美好的心灵。又如,在教学《出师表》时可这样导入: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一句激情的设问,简短的几句描述,立即把学生“想读”的欲望调动起来。
2.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目前,因可供学生阅读的阅读物十分广泛,如果不加选择而由其任意阅读,学生就会沉浸在书海中不能自拔,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选择读物。如帮助他们选择教育性、知识性较强的读物――文学名著、文学作品、科普作品与一些历史文化等读物,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其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指导形式多样的阅读。
多样性的阅读形式,如泛读(初读)、细读(精读)和复读,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充分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泛读是阅读的第一步,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到整体感知,这是阅读的起点,它包括阅读课文提示和注释等内容;细读是在泛读的基础上的提高,要求学生全文精读,对重点的、难理解的部分反复读,边读边思考、圈重点、划难点;复读是在细读基础上深化,要求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度挖掘,深化对作品的理解。这样,学生在不同层次的阅读品味中逐步提高对阅读教学的兴趣。我们应当明确:读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琅琅的读书声是语文课堂中最美妙的声音。阅读教学是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朗读、范读等多种形式,从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让学生读出情味、读出神韵、读得融会贯通、读得烂熟于心。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所谓“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形成了,一辈子吃亏。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1.养成“每日必读”、“常读不懈”的习惯。
要使学生的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自觉行动,除课堂阅读教学外,学生还必须坚持“每日必读”、“常读不懈”的习惯。虽然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考试压力很大,但仍要求学生挤出时间来进行阅读。可利用午休、起床、睡前时间争分夺秒地读,课前、课后时间自觉地见缝插针地读。每次读一点,每天读一些,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一天没读书,生活中像缺少了什么似的,到那时,阅读的良好习惯也就自然形成了。
2.有目的读书习惯。
实验证明,人们漫无目的地阅读与有目的地阅读收效是不一样的。前者速度慢,后者速度快;前者获取的信息少,后者获取的信息多。我们在阅读时可按固定的程序去读,即每读一篇文章都固定地依次解决几个问题,其余问题,暂且不管,这样专心去解决这几个问题,就比一般泛泛而读效果好得多。比如记叙文的阅读程序可以规定为:①找出此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②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③找出写作特点。议论文的阅读程序可规定为:①抓中心论点;②找出论据(如果有分论点,那么分论点同时是中心论点的论据);③理清论证的结构;④分析论证的方法。说明文的阅读程序可以规定为:①抓住特征;②理清顺序与层次;③抓住并理解关键词语。
3.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读书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不动笔墨,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对重要词语和内容分别用圈、点、钩、划作记号及用旁注、批语作评论,还要把精彩的词句、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久而久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就养成了。这样,学生不仅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掌握精彩语句片断,将来为己所用。
4.使用工具书有习惯。
要求学生养成有问题就查工具书的习惯。不望文生义,不凭想当然,也不依赖别人。要掌握一定的查找方法,无论是在时文拓展阅读还是古文拓展阅读中,都能得心应手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渐找到终身学习的途径。另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向其介绍一些其它工具书,如《古汉语字典》、《现代散文鉴赏辞典》等,并传授一些查阅图书资料的知识和方法。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既养成了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5.捕捉信息的习惯。
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快慢与多少。通常,课文前有预习提示,课文后有配套习题,这些都为我们理解课文提供了重要信息,教师在教学时应很好地加以利用。学生如能养成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的习惯,则会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当然,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养成,而习惯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