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华裕芳

  摘要: 青少年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它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通过调查发现,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的负面影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直接的、重要的原因。本文主要针对家庭教育缺陷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家庭教育 预防
  
  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却又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这不仅直接危害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家庭是青少年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成员的亲疏关系,都将在子女的性格形成过程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良恶习的影响。
  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不高,经常酗酒、赌博等,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渐渐在心灵中孕育了违法犯罪的种子。调查显示,未成年人因为直接受父母影响而犯罪的占60%以上。
  2.家庭教育方法不科学。
  有关专家对全国十大城市的调查发现,青少年犯罪中,50%以上主要是由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1]。家长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旦发现孩子出了问题,就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打骂,而非耐心教育。长期如此,一是使孩子产生很强的恐惧感,遇事不敢与家长商量,造成孩子与父母互不信任。二是在孩子心灵深处播下暴躁残忍的种子,造成孩子心理逆反和人格异常。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过大,离家出走、自杀或残杀父母求得解脱等各种极端行为时常发生。
  3.家庭的溺爱与放纵。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中被视为“小太阳”、“小皇帝”,备受宠爱。在这种过分溺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孩子被宠坏了,他们就会习惯别人的肯定回答,一旦遭到拒绝,哪怕是合理正当的拒绝,也会难以忍受,甚至走上极端的道路。还有一种情形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放纵,有些父母在对孩子屡教不改后就对孩子放任不管了,这种放纵容易引发孩子无所约束或自暴自弃,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结构残缺的家庭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出现了许多离异家庭、单亲家庭,这些家庭变故,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种无法享受正常家庭温暖和关心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容易形成感情冷漠、烦躁、孤独、怪僻的性格,他们往往由于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怀而离家出走,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和犯罪分子的引诱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调查表明,因为父母离异和家庭矛盾导致青少年犯罪的情况比较普遍,约有三分之一的未成年人犯罪来自离异或单亲家庭。
  5.家长与子女缺少思想沟通。
  孩子与父母缺乏交流和沟通,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膜和代沟。一些家长由于和孩子之间缺少沟通,思想上产生隔阂,以致孩子走上歧路也不知道。孩子缺乏管教,再加上青少年的自我约束力差,一旦结交不良少年,便容易走上歧途。调查显示,在主动和父母沟通、交流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成绩优良,心理健康。而自杀、离家出走、早恋等事件和现象往往发生在那些不与父母沟通、交流的学生身上。
  
  二
  
  通过以上分析,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首先要加强家庭教育,消除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教育培养好子女是每个家长的重要责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父母要身体力行,注意自身形象,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们每天都在观察周围的人和物,特别是与自己接触最频繁的父母。许多时候,孩子是通过模仿父母的言行,与身边的人和事打交道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来讲都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要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品行,家长自己的言谈举止、态度都要以身作则,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用律己正己的思想和行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孩子,用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孩子,在生活中点点滴滴地引导,实实在在地做示范。同时,青少年父母应提高自身素质,主动地学习各种知识,学习法律常识、德育知识、教育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素质;更要读读有关青少年生理、心理的读物,了解青少年的生理的现象,便于更好地与自己的子女沟通思想。
  2.家长要在爱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孩子。
  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要做到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能竭尽全力去满足他们的种种要求,百依百顺,而要坚持原则,帮助他们约束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让他们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同时要教育子女养成艰苦朴素、勤劳节约的习惯。让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多受些累,少享受些,孩子自然而然会懂得约束自己,懂得凡事都不能随心所欲,进而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有时任性不可避免,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教育孩子必须在规则范围内活动。俗话说“严是爱、宽是害”,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把“爱”贯彻到“严”里面去,并把握好严和宽的“度”。这样,在孩子的自觉性、忍耐性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他们才不放纵自己,不会误入歧途,也不致在爱河中沉溺。
  3.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人们常说:“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家庭气氛,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身为人父人母,要给孩子多一些关爱,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一是父母之间要充分认识到婚姻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父母之间要互敬互爱、互谅互让,保持恩爱的夫妻关系,避免关系破裂。而对那些因家庭缺少温暖而变得冷漠自私的孩子,家长应多给予他们关爱,以爱融化他们心理的冷漠,只有从充满爱的家庭里出来的孩子才有可能关心和爱护他人,才不会做出有害于他人,有损于国家、社会的事情。二是父母与长辈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长辈要爱护晚辈,晚辈要孝顺长辈。三是父母与子女之间要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父母要与孩子多交心,多交流,培养孩子乐观向上、自信自强的性格,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教育中健康成长。
  4.加强沟通与交流。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有许多想法,这些想法不一定正确,这就需要父母和孩子及时沟通,鼓励孩子正确的想法,引导孩子改正不正确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虽然一直和孩子沟通,但是由于交流的内容和方式的不当,造成了孩子与家长之间存在着“代沟”。因此家长要学会沟通,用真诚的沟通来突破“代沟”,选择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首先要善于耐心倾听。比如家长发现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如偷窃、抽烟等,家长要冷静,不要气昏了头脑,要以体贴、谅解的语气诱导孩子说出为什么那样做,说说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家长使用的方法不当,孩子的逆反心理会逐渐增强,凡事与父母对着干,就不能改掉坏习惯。其次要定期和孩子沟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不大愿意主动与家长沟通,家长不能消极等待,应该主动地与孩子谈心,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和孩子交流,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再次要正确引导孩子。比如家长要引导孩子如何交朋友,让孩子学会区分哪些是真朋友,哪些是假朋友,让孩子正确认识社会上的“哥儿们义气”,同时加强对孩子自我保护教育,教育孩子不要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更不能参与不健康的娱乐活动和违法犯罪活动。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一项有待社会关注的工作。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家庭教育具有任何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优越性。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问题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孩子的未来,每一个家长应承担家庭教育的职责。
  
  参考文献:
  [1]于凡.中国孩子缺什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5,第1版.
  [2]杰克・瑞启曼,马克・弗瑞瑟.青少年暴力理论.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8,第1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