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升信息科技教学合作学习质量的行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秦红斌 游 明

  摘要: 本文就信息科技教学中影响合作学习质量的合作管理、合理分组、任务分配、合作技能等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合作学习质量的策略,并通过实践对提高合作学习质量的策略进行了例证。
  关键词: 信息科技教学 合作学习 质量 行动研究
  
  一、问题提出
  
  信息科技课程是以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为主要目标,是培养青少年具有能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信息素养的主渠道。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运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要求。随着课改的深入,合作学习已成为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亮点,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出现了一些“不良症状”,具体表现在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疏于自我管理、互帮互助还不完善、课堂管理缺乏成效,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有必要对信息科技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质量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讨。
  
  二、问题归因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关注合作学习的质量,必须关注影响合作学习质量的因素。
  (一)合作管理。
  信息科技教学有其固有的特点,学生多数在机房上课,一个个小脑袋藏在电脑之后,加之网络等各种因素的诱惑,学生很容易走神而偏离学习内容。要提高信息科技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质量,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否则,就会出现合作学习形在而神离,合而无效。
  (二)合作技能。
  合作学习中的合作技能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种教学目标。小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
  (三)合作分组。
  多年来,教育学专家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行的理论研究指出,教学活动情况应以学生参与的程度和学生的成绩来衡量。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有效参与程度。合理的分组决定了学生有效参与程度,不合理的分组导致合作学习质量的下降。
  (四)合作任务。
  任务是影响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合作学习必须有合作的问题,即任务。没有明确的有价值的合作任务和问题,合作学习就很难开展。
  (五)合作评价。
  评价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合作学习的质量是建立在必要的合作规则和激励机制上的。
  
  三、措施与行动
  
  (一)充分发挥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管理作用。
  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管理作用,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管理是影响合作学习质量的直接因素。
  信息科技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时,学生的自主必须以教师的主导为前提,学习过程必须以教师有效的规划、指导和调控为前提。教师积极参与和不失时机的点拨,会增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意识,保证合作学习质量。
  教师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合作过程进行过程性管理和指导,可以通过“屏幕监控”查看小组的学习情况,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学生是否在学习教学内容。对于视线之外的小组,要经常到组内去与学生共同探讨、多加关注,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主动进行协调。
  在讲授《运用图表作数据分析》内容时,在布置“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制作图表”任务后,开始让学生分小组选择不同的数据,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制作图表,讨论、交流,进入合作学习。此时,教师要主动查看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教师要成为小组活动和任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成为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鼓动者,同时,教师还必须增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意义和如何积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二)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能,培养信息素养。
  合作技能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对之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在上《校园的绿化――制作树的名片》一课时,让学生围绕“要制作树的名片,你认为应该怎样设计?”进行讨论,学生分成组后,各小组开始讨论,场面热闹,“千姿百态”,你说你的,他说他的,而少有合作。有的学生窃窃私语,自得其乐,更多的是几个学生侃侃而谈,表现得异常活跃,还有些学生则一言不发,静当“忠实”听众……
  上述案例暴露出学生合作技能的缺失,导致合作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听取、说明、求助、反思、自控、帮助、支持、说服、建议、协调,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训练与实践,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渗透,真正把合作技能作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来抓。
  合作学习技能的培训,可以利用专题网站,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在网上合作学习,网上与网下结合,以各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技能并创造实践的机会。
  笔者在信息科技教学中,和学生共同拟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二十八字方针:大胆表达、认真倾听、积极参与、资源共享、尊重信任、合作互助、自律自强,并要求学生做到四个“学会”:学会说话,说话和气,谦虚诚恳;学会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学会欣赏,不要瞧不起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不要嫉妒、排斥影响自己获胜的同学;学会宽容,小组竞争失败后不要相互埋怨指责。这样便能促使学生互勉、互助、互爱,在合作学习中不是“你好、我差”,而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从而达到学会认知与完善个性、做学问与做人合一的目的,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提升。
  (三)小组成员合理搭配,保证合作学习质量。
  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小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同时还要考虑各成员的知识背景和个性特征、言语水平、组织能力等,如有些问题会涉及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社会知识等,教师可以考虑选配具有上述知识背景的成员为一个合作小组,优势互补,以利于学习讨论的活跃和思维的开阔,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在讲授《周浦城镇风貌》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景点作为主题,设计一份演示作品。分组方式是按学号次序,6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课堂观察,学号靠前的几组学生都是基础较好的学生,很快完成任务;中间组基本上由好学生代替完成合作任务,到了最后一组,问题出现了,都是一些借读生,不熟悉周浦城镇,完成学习任务有困难。
  分组使师生间、生生间形成多边的、全方位的交流格局,为学生的学习建构了良好的环境,不合理的分组导致了合作学习质量的下降。
  就目前信息科技教学而言,分组方法主要有:
  1.自愿结组――依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等特点进行合作。
  2.不同水平混合编组――将班级的学生按学习成绩的差异混合编组。
  3.同等水平编组――依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合作,采取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方式分组。
  4.就近分组――将班级同桌两个人组成对子,前桌两人与后桌两人结成四人小组。刚开始小组活动时,教师先指派学业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生生形成默契之后,便“角色轮换,分享领导”,这样,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共同协作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分组要为学生的讨论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增强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学生在讨论中的焦虑、自卑等消极因素,为合作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布置合理的合作任务。
  1.合作时机

  合作时机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要将班级授课、个人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分配,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
  当学生思维受阻、个人无法完成复杂问题时,他们内心往往会产生最大程度的学习需要和强烈的合作需要,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当学生意见不统一、出现分歧时,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好时机,让学生互相说说理由,问题会越辩越明;当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方法不确定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的思维在小组合作中多向拓展,受到全方位的启发;当任务较多、一人无法完成时,需要通过小组之间分工合作,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时机把握得当,能有效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2.合作任务
  合作任务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智力水平,讨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具有挑战性。给学生没有较大合作探讨价值的内容,学生就没有多大兴趣参与讨论、合作。
  作为一名信息科技教师,要多研究教学,一方面,从学生原有的认知和体验出发,设法挖掘原有认识和课本内容的联系,设置有趣味性、知识性、层次性的问题,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提供操作平台,让学生入情入境,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积极地利用旧知探索新知。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氛围和思维情境,以保证合作任务的完成。
  小组内的合作任务要分工明确,组员(学生)明确职责,该分工就分工,该合作就合作,小组长要做好组织和观察工作。
  总之,合作任务要适度,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要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优点,使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各小组能通过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同时,组内各组员也能有所进步。
  (五)建立恰当的、多元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在信息科技合作学习中,教师面临着既要活跃课堂气氛又要保持课堂秩序的难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及时的管理与评价,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成功的课堂合作活动必需的行为,以及哪些行为是有价值的行为。在评价中,合作学习的小组合作评价必须突破以“作品评价”或“成绩评价”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实现多种评价有机结合的多维评价。
  1.促进发展的多元评价
  信息科技合作学习要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尊重个体差异,整个评价的重心也相应地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评价理念。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作品评价与合作技能评价相结合,这种民主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能力。
  2.针对进步的成功评价
  信息科技合作学习创设了尽可能地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在小组赢得成功的机会,只要学生进步了,就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帮助学生发现闪光点,树立自信心,从而更有效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
  3.提高素质的综合评价
  在评价时,除了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取得的成绩外,小组间的合作态度和合作方法也是评价的重要方面。信息科技合作学习打破了学生独自学习的习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让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让学生不但从参与教学活动中受益,也可从对他们自己及同学的学习质量评价中有所受益。
  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评价有很大不同,它把“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作为评价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个人间的学习竞争变为小组间的学习竞争,以小组总成绩来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强化“合作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三、效果评价
  
  笔者在高中信息科技教学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提升合作学习质量的实践,实践证明,在有效策略的指导下,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信息科技课程的兴趣、学生信息科技课程的成绩、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能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J].教育研究,2002.2.
  [2]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1:21-22.
  [3]王平军,卢青.通过合作研究,提高信息素养[J].情报教育,2003.10.
  [4]郝志平,董小莉.英语精读课堂合作学习质量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秦红斌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在读教育硕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7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