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直理

  摘要: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结合多元智能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论证了分层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在新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形势下具有可操作性和明显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职教育特点 多元智力理论 实践意义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实践
  
  1.新形势下的高职教育特点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推进,高职教育学生的来源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显现,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怎样才能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培养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这就需要在教育教学上有新观念、新思想、新办法;要研究制定适应不同生源实际状况的培养计划,或在同一培养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来源学生的实际需求,贯彻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避免教学中的“一锅炒”和“一刀切”;要提倡启发式、讲座式、讨论式、提问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要针对学生的学业实际与岗位实际组织教学,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2.多元智力理论
  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dner)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许多西方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多元智力理论的本质是:承认智力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的,承认各种智力是多维度地、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和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它们是视觉/空间关系智力(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人际交往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启我反省智力(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观察者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和存在智力(existential intelligence)。
  理解多元智力理论,理解这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和“评价观”,将有助于教师理解并积极地实践新课程。将多元智力理论应用在教育实践中,可折射出独特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2.1学生观
  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拥有着上述九种基本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是由于九种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所致,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他们在心理与智力水平上有着各自的风格与强项,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有效的教育下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智能发展上不存在失败的学生。
  2.2教师观
  教师须全方位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智力特点、学习强项等,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师的教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来确定。
  2.3教学观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智力差异,要求教学上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即提倡个性化教学。在教育中考虑学生个人的强项,使用不同的教材或手段,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会教学内容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将学到的内容向他人展示,使学生的全脑智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认真地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正是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
  2.4评价观
  评价学生不能仅凭单一的、用纸笔进行的测验,也不是为了衡量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提出今后学习的建议。多元智力理论关注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通过评定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成功的教育理论。
  3.多元智力理论的实践意义
  多元智力理论在美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并且已经成为当前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分析我国的教育问题,对于我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对症下药”的教学观和灵活多样的教育评价观,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发展的思想,与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为我们挑战传统、形成新的有时代特色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它启发教师“为多元智力而教”、“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前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则可看作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时,摒弃原来只围绕高职教材而设计的惯有思路,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对学生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力的发展。“通过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的课程在努力使不同智力都得到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4.分层教学新概念
  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笔者认为,很有必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新模式。“分层教学”是一种在班级制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它着眼于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学生按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任课教师,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施教。学校好比是一个大食堂,知识如同食物。每个学生都在这里“进餐”,但有的吃不饱,有的则吃不了。分层教学犹如把食堂的食物分成几大类,让学生各得其所。
  分层教学的关键步骤是实行“学科分类指导”。就是原班级管理不变,让同年级各班学生根据学习能力、水平和需要,进行跨班自愿选择组合以形成教学班,而且进出自由,采用学生自我选择、教师推荐、家长支持的办法,由教师进行分类教学与指导。学生根据类别选择学科教学的不同课堂。学生分类不仅考虑到学业成绩,更多的是考虑知识与能力及心理等因素。分类指导是从目标分类、施教分类、作业与测试分类、分类评价等方面展开的,作为“学科授课制”的依据。由于学生学习的是同一教材内容,所以基本要求是一致的,但各班学生的学习能力、程度不同,提出的教学目标便有不同的层次。
  分类指导不是降低教学要求,而是研究找到达到统一要求应采取的适合不同类型学生学习能力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设计出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练习题,多留一些思考性强的题给优等生,也让中下水平的学生有更多练习机会,以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分类指导教学的实践找到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的途径,让他们获得成功的自信。
  5.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分层教学实践
  5.1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不是一种成就,而是一种集体取得的成功。小组学习的核心是小组成员通过互相合作来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在小组学习中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语言的环境更轻松,使得学习者使用语言的机会和总量增加。
  5.2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高技术人才,这些人才既要有一定的素质,也要有扎实的技能。高职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针对不同智力特点的“对症下药”,其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对症下药”。教学同样的教学内容时,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对症下药”地进行。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应该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现。
  5.3个性化教学
  多元智力理论为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创造了条件。加德纳提出了个性化教学的设想,即强调在可能的范围内使不同智力的学生都能受到好的教育。它是建立在了解每一个学生智力特点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教师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智力,每一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力组装在一起的。学生会表现出某些特别发达的智力,并倾向于用不同的智力来学习。对教师来说就得面对一个赤裸裸的选择――要么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要么承认这些差异。如果说教师忽视学生间的差异多半是出于无奈的话,那么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就是个性化教学的表现。因此,在可能的范围内,教师的教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智力特点来进行,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Gardner,H.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2]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3]王世庆.多种智力理论与多媒体外语教学[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