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文明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它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把学生吸引到物理学习中来,那么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也指出:新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让学生在物理课中体验学习,不仅是新课改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热情的内驱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课中如何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激发物理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成绩,转变学习方式,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
  
  一、愉快学习体验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在学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早在1854年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就提出了“愉快教学”。他主张“教育要使人愉快,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富有情感色彩”。这种“愉快教学”实质就是情感教学,它能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构建愉快教学。首先创设教学情趣,寓教于乐。教师正确创设教学情趣,可以使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思维的自由度,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感气氛中轻松地理解和消化知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发掘教材,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诸如故事法、悬念法、趣题法、设疑法、惊异欣喜法等方法进行愉快教学。其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千万不能有情绪对抗,不然再优秀的课学生也不欣赏。从我多年的班主任经验来看,任课教师也要发挥出“班主任效应”。任课教师不能只管上课,有什么问题都扔给班主任处理,也要像班主任一样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达到互相沟通、信任、和谐的地步。最后切勿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要提高成绩不能指望靠“补课之功”,搞“题海战术”,行“死记之道”。
  
  二、科学探究体验
  
  《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旨在将学生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探究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是物理学习的核心。学生经历以物理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快乐和艰辛,获得探究乐趣以提高学习兴趣。苏科版物理教材从素质教育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出发编排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比如八年级物理序言中的探究活动“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生作出了假设“5根、10根、20根”,最后实际放了132根,几乎放了半杯回形针。学生感到探究的乐趣,出乎意料的快乐。这时我继续让学生进行探究:如果水换成油会怎样,放回形针的数目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有了前面的经验,猜想可以放100根、200根、300根,最后实际放了67根。有的学生为有了新的发现而欣然自喜,有的学生为领悟到妙趣横生的知识而心情愉悦。有的学生为与猜想不一致而兴奋不已。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可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活动知识的探究精神,让他们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获得情绪感受和生活体验,并融入自身的经验之中。因此我们的物理实验课堂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手来,让他们在实验探究活动的体验中燃烧激情,在激情中获取深刻的感性认识,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在成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参观调查体验
  
  物理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自然科学。生活生产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现象和道理,它既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又是拓展利用知识的场所。新课程全面改革之后有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我校物理课中也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在校内,我们安排了如怎样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调查中学生的视力状况;设计、制作一个由简单机械组成的机械模型等。这些综合实践活动不但巩固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在实践中可能提出新问题、得出新见解,碰到不懂的问题除了请教教师外,还可以请教工厂里的工人老师傅。如电动机的模型安装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实施直流电动机的稳定转动?这就要到校外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带领学生到一些企业进行参观调查。碰到机会,让企业中的老师傅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另外还可以充分结合本地资源体验物理知识,如每次讲到凸透镜中的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知识时我都要组织学生参观魏村的眼镜市场,对魏村眼镜开展一次调查学习。通过与眼镜技师的交流。学生充分了解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如何配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这远比在课堂上空口讲要有用得多。在眼镜技师的指导下,学生还可以动手操作一次。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可以丰富经验、开阔视野、深化知识。还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自己想探究的活动,如眼镜的屈光度、研究眼睛晶状体的保护等提出了个人的见解与方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特长。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了新课改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四、视听欣赏体验
  
  新课程改革以来的课堂教学中经常过多地采用多媒体手段,这种做法是有失偏颇的。不过适当应用多媒体技术还是可以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声音的特征》课上播放十种乐器独立演奏的《梁祝》,让学生体会到各种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还有在初中物理中碰到不能实际演示的实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实验过程展示出来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的兴趣。特别是九年级的趣味性小实验少了,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此时适当应用多媒体视听技术可以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复习《机械能和内能》一章时,如果开设一节《卫星发射与回收》的多媒体专题复习此类理论性很强的课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例如我利用神州六号发射与回收的视频资料,边放边讲,从发射到升入太空绕地球旋转,再到返回舱返回地面,不但可以涉及本章所有的能量转换及应用,还可以综合其他相关的物理知识。通过这样的视听体验,学生可以体验到实际生活中无法体验的经历。再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资源把教材中“生活・物理・社会”的有关物理学在生命、材料、环境、能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播放出来,学生能清楚直观地了解物理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培养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的物理学习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并得到满足的过程。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探索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学会物理并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自己做会的,是学生在感悟和认知冲突中,在体验和思考中主动发现和建构的。这比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要强百倍、强千倍。不仅如此,通过体验物理学习过程,学生还能逐渐学会用物理的眼光来观察身边的一切,用物理的头脑去思考和分析周围的一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3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