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校生数学学习障碍心理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学艺

  学习方法指导是一个动态系统,它会随着社会发展、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知能情况、学生心理及其它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从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关系和作用中,寻求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积极的心理活动,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学习行为,从而达到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职校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职校阶段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因此,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与之有一些交叉。少年期的结束,青年期开始的职校阶段心理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不平衡性和动荡性。职校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职校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表现出来的主要心理问题有:
  (1)生活调适能力差。14%的人不适应现在的校园生活,76%的人常因做梦而失眠,79%的人觉得生活灰暗,78%的人迷恋网络中的虚拟社会。
  (2)承受挫折能力差。18%的人不能采取直接行动解决困难,43%的人不习惯制定一个行为计划,32%的人不能阻止自己太匆忙处理问题,14%的人在受挫后不能汲取经验教训,40%的人遇到情感冲突不会向人倾诉,8%的人受挫时借烟酒消愁,11%的人常求神拜佛。
  2,自主性和进取性。职校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成熟,以及心理上的迅速发展,职校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富于进取。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表现出来的主要心理问题有:自我意识太强:82%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缺点,78%的人认为“青春年华是痛苦的”,71%的人不善于自我表现,74%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3,闭锁性和社会性。职校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虽然心理内容的社会性早在儿童时期就已开始出现了,更大规模的深刻的社会化却是在青年期完成的。中学生尤其是职校生心理的发展愈来愈多地接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二、影响职校生数学学习的心理活动
  
  1,学习兴趣不浓。
  2,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习无计划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2)不预习或预习不够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3)上课不专心听讲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4)不复习或复习不够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5)学习方法不正确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3,学习情绪不稳定。
  (1)精力不充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2)自制力差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4,学习意志不顽强。
  (1)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差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2)学习不自觉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5,对学习成绩的过度焦虑。
  (1)担心成绩不好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2)学习没信心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3)学习压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4)考试焦虑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三、职校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分析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但不管人的心理活动多么纷繁复杂,不外乎认识与意向两个方面,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两个方面。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生活态度反映着学生的人格倾向,学习、情绪和人际问题又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困惑,应对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讲,这些方面都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性,也决定着他们的终生发展。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分析,影响职校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因素有认知障碍、学习心理障碍、综合心理疲劳状态,这三者共存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
  1,认知障碍。职校学生的认知还是有限的,他们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应用能力是需要职校阶段的教师进一步培养的,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尤其应该循序渐进,平稳过渡。
  2,学习心理障碍。调查结果表明,职校学生亟待作辅导的心理问题居前十位的是:学习动机不正、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不够、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自我中心、耐挫力低、学习焦虑、自卑和社交退缩。其中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有七项,困扰学生最多的正是学习问题。影响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心理结构是由感知、思维、记忆、技能等四种心理因素构成,它们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分。对于这四个环节都起制约作用的非智力因素,它对每一个环节都起着重大的影响。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也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性没有激励和发挥出来;二是非智力因素所包含的某方面因素产生了问题,如意志障碍、学习焦虑、人格适应不良等。
  3,综合心理疲劳状态。在心理疲劳状态下,个体的多种心理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调和紊乱。表现为认知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意志力减弱,手脑协调性格低,情绪异常。对一切事物都“兴味索然”,这些就是典型症状。
  
  四、几点感想
  
  新课程标准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数学课程还存在着不适应的方面。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数学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数学实践能力为主线,这就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即数学教育应该培养人的更内在、更深刻的东西――数学素质,数学素质应成为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学课程应该更突出数学的文化价值,并且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不要重重设卡,培养少数,淘汰多数,以致学生尚未走出校门便已厌学。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非不重要,但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要使数学教育收到预期的效果,必须知道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自觉地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形成的特点和规律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预见性和主动性。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学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认知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互作用协同活动的过程,是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是以认识为主的个性健全发展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可开发的天赋潜能,良好心理素质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基石,学生的心理素质要物化为行为习惯和行为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