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龄前儿童应用整合心理行为干预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评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龄前儿童应用整合心理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选入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龄前儿童60例,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析Conners评分、生物反馈观察指标、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检核表评分。结果:实验组Conners评分、生物反馈观察指标、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检核表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前儿童实际干预的过程中,采用整合心理行为干预法,有助于促使其身心健康的康复,具有较高的推广优势。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龄前儿童;整合心理;行为干预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3—0001—01
  下文分析我院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龄前儿童,评价整合心理行为干预在其中的应用效果。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对照组:年龄:3岁到6岁,中位年龄(4.55±1.22)岁。性别:男16(53.3%)例,女14(46.7%)例。病程:7个月到19个月,中位病程(11.23±1.22)个月。
  实验组:年龄:3岁到7岁,中位年龄(4.57±1.26)岁。性别:男17(56.6%)例,女13(43.4%)例。病程:7个月到18个月,中位病程(11.25±1.26)个月。
  纳入标准:经检查符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参与研究的同意书。
  排除标准:精神发育迟缓;精神异常;拒绝参与此次研究。
  通过SPSS 21.0软件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组间呈现为(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沙盘治疗法以及生物反馈法进行指导,根据患儿的实际状况合理的指导。
  实验组:整合心理行为干预:①组织主任医师、精神科副主任以及心理咨询师创建专业的干预小组,正确进行小组方面的指导与督促,制定完善的干预方案。②将行为干預时间设定为六个月,前两个月每天进行一次安思定治疗仪的治疗,每周一次沙盘治疗,然后进行生物反馈处理,开展感觉方面的统合训练活动[2]。对于安思定治疗仪而言,在处理之前需要针对皮肤进行清洁,利用清水以及酒精棉进行耳垂皮肤的合理清洁,待干燥之后在上面设置电极。采用导电液进行耳夹上面小面贴的湿润处理,设置一滴到两滴左右,将电极夹子夹在双耳耳垂偏高的位置。针对电流的强度进行合理调整,将输出刺激强度设定为300UA,输出的刺激频率设定为0.5赫兹,输出的脉冲宽度设定为0.5秒,保证有着一定针刺感以及轻微晕船感,每次时间为20分钟。③开展沙盘方面的游戏治疗活动,在安静并且受保护较为安全的空间之内,利用沙盘进行模型沙具与各类空间的设计,利用沙盘疗法塑造良好的模型,为患儿创建内在意识状态相互对应的沙盘图画世界。在开始阶段需要与患儿之间创建较为良好的咨询关系,向其介绍沙盘以及沙具等相关游戏规则,并且告知其自由使用自己较为喜爱的沙具,自由针对喜欢的场景合理构建4。④感觉方面的统合训练措施:在对儿童进行指导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触觉、前庭觉以及本体感觉的合理训练,对于综合训练而言,利用羊角球与画板等器具进行训练,有助于达到综合练习的目的。
  1.3 判定指标
  ①记录干预3个月与6个月的父母CONNERS问卷评分;记录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检核表评分;③记录生物反馈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父母CONNERS问卷评分、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检核表评分、生物反馈观察指标,并用t值进行检验,核对数据软件选择SPSS 21.0软件,当所有研究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时,采用P值小于0.05表示。
  2 结果
  2.1 父母CONNERS问卷评分
  实验组的父母CONNERS问卷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生物反馈指标
  实验组的生物反馈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检核评分
  实验组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检核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 讨论
  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龄前儿童实际干预的过程中,采用整合心理学行为干预法,有助于提升整体干预工作效果,促进触觉防御与本体觉等相关功能的康复与改善,上文研究之后可以发现,对照组的各方面干预效果低于实验组,P<0.05。可见,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龄前儿童实际干预的过程中,采用整合心理学行为干预法,有助于促使其康复与改善。
  参考文献
  [2]高霞,石元洪,童萍,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龄前儿童应用整合心理行为干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0):75—79.
  [2]李斌,戚艳杰,张之霞,等.177例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脑电图及神经心理特征
  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1):2489—2492.
  [3]吴从吉.互动式心理护理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16,42(3):217—218,220.
  [4]马岭,蔡婧,任艳玲,等.边缘智力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及执行功能特征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25(6):481—4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88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