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季瑞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动力,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观念”,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创设生活情境,为课堂教学服务。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习环境中的人与事,以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为他们创造情境。例如:教学《抽签方法合理吗》这一节时,问:现有三名同学,只选一名同学参加某音乐会,请你设计方法派谁去参加,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成功。此问题来源于生活,具有普遍意义和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兴趣,质疑探究。以上教学过程,学生比较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知识来解决。
  
  二、注重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学生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后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的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
  
  三、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习兴趣
  
  1.教会学生预习方法。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课后习题提前做,达到熟悉内容、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打记号”。如:“有效数字”这一知识内容不懂,就在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知识。
  2.教会学生思维方法。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思维方法主要有四种: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与联想、抽象与概括。以“分析与综合”这一思维方法为例:分析,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例如,我在讲解例题:二次函数y=x2-(k-2)x-k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A点在原点左侧,B点在原点右侧),线段0A、0B的长度为a、b。(1)若a<b,求k的取值范围;(2)若a∶b=2∶3,求k的值,并写出这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分析: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说明了什么?两交点分别位于原点左右两侧,又说明了什么?第(1)小题中条件a<b又说明了什么?学生经过发散思维分析,再用收敛思维综合,就很容易知道k的取值范围。因为线段0A、0B的长度分别为a、b,则A、B两点坐标能否用a、b表示?由第(2)小题条件a∶b=2∶3,我通常设a=2m,b=3m,则A、B两点坐标又可以怎样表示?因为抛物线与x轴两点交点的横坐标是方x2-(k-2)x-k=0的两实根,即-2m,3m是方程的两实根,我们又可得到什么结果?由此,我们要求k的值,只要解这个方程组,再结合第(1)小题结论就能确定k的值,从而可以写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四、注重精选练习,培养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盲目的过多练习是不科学的,它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反而,由于大量机械性的练习题目,学生的思维会变得呆滞,阻碍他们思维的正常发展,使他们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选编练习题,力求精而少,练在“点”子上,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如:在教学“二次函数”时,已知函数开口向下,并且经过A(0,1)和M(2,-3)两点。(1)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求此解析式。
  (2)如果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试求a的取值范围。
  (3)如果抛物线与x轴交于B、C两点,且∠BAC=90°,求此时a的值。
  此题设计三个层次练习,难度逐渐递增。我将全班学生按思维能力分成低中高三个层次学习小组,每个层次的学生必须完成相关层次的练习,鼓励学生积极去完成高一层次的练习。这样的练习难度有层次,学生不仅没有畏难情绪,相反,好强的“孩子气”会促进他们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一部分学生把三层次的练习都完成后还向我要更高层次的练习。因此教师在练习中应注意精选习题,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多层次作业的实施,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享受着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率。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兴柏.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教育科学研究,2004.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