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体育文化与学生人格培养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晓留
摘要: 社会上普遍对教育存在片面理解,呈现出部分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个人过分重视知识学习,忽视对人文素养的积淀,致使部分学生才识颇高却精神空虚。本文探析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及其对中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探索健全中学生人格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校园体育 文化 中学生 人格
人格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也是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加强中学生人格教育,引导其不断塑造和提升自己的人格素质,使其懂得怎样充实与发展自我,完善个性,健全人格,这是时代呼唤与个体发展的内在要求。
目前,在我国学校教育现状中存在侧重于知识理论的授予,忽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的现象,而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冲击也在推波助澜,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不足。因此,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格结构发展不协调、不完整,在认知过程和智力并无异常的情况下,个体出现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异常,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的人格发展。
对人格正常发展的途径很多,但目前学校教育中,如果能够积极运用好体育课程形式,积极探索,将能发现这是一条利用现有资源的较好途径。体育运动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提高躯体机能与意志力,在运动过程中实现积极健康的心理生成,达到人格的健康发展。
一、目前当代中学生人格发展缺陷的主要表现
(一)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
如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一些孩子对人生价值的定位,过分夸大个人私欲。部分学生学习动力偏向于低级化的物欲追求,对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则难以接受。
(二)重书本知识,轻道德实践。
受家庭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不少学生关注得最多的是自身成绩,成绩搞好了便能赢来一路赞歌。一些学生不愿参加集体性公益活动,不愿反省不足,缺乏道德实践,无视道德评价等,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重自我个性,轻和谐协调。
不少学生错误理解“张扬个性”,以自我为中心,摆不正自己与他人、集体的关系,盲目抬高自己、压低他人,没有协作精神、团队意识;有些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乃至于陷入一种病态,处处与他人为“敌”,与他人、群体格格不入。
(四)重外表形象,轻内在素养。
青年学生关注自身形象,渴望表现自己,这本无可厚非,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渴求。但一些学生过分关注外在美,讲究穿着,追求时尚,崇尚“名牌”,而对自身的知识积累、内在气质、个性修养却很少顾及。
(五)重空树目标,轻心理疏导。
一些家长的高期望值和个人不切实际的设想,让学生树立了过高空泛的目标而不以实际行动去追求,一旦难以达到预期,则形成心理障碍,严重的会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影响学习和健康。而家长和学生又不懂或不愿做心理辅导,致使心理问题严重,呈现易情绪过激反常、行为偏执极端的现象(轻者离家出走,重者自寻短见)、对人际交往恐惧等状况。
二、校园体育文化功能对当代中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以校园为时空,以学生为参与主体,一方面以对抗和竞赛为内容,利于磨练人顽强、坚韧、自信、勇敢、机智等品质;另一方面以进步和友谊为目的,利于培养人坦诚、宽容、谅解、互爱等品质,使人在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观等方面得到加强和提高。
新时期的体育文化涵括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明确本质与核心(健康、积极、向上);第二是确立制度与方法(涵盖体育教学、科研、管理和体育交流等);第三是完善基础和保障(体育设施、器材、教材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等)。
对于当代学生的人格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因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在学校教育中正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熏陶,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目前社会发展进入城市化,人口密度高、活动空间少、生活节奏快等原因引发了各种现代文明病,由此各种专门化体育活动的作用也越发显得重要了。学校是青年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体育活动也是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校园体育文化以系统的知识形态传授,授予学生体育的知识,认识体育的价值,促成学生意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二)强身怡情,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校园体育的形式是多样的,它包括运动训练、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欣赏等,通过各种形式来给予人体各器官以一定的强度和量的刺激,使肌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从而对肌体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运动能力,促进人体体能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使人延年益寿。因而,关注师生身心健康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本真。
(三)超越自我,提升学生的德性和修养。
校园体育文化功能有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育人格是人格主体在体育运动中言语、行为、态度、仪表、爱好等方面自然表现出来的常态,是人格主体的尊严、价值、思维、品质等的综合反映,表现的是个体道德形象。体育运动是人们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校园文化娱乐生活的一种社会活动。
三、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培养当代中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
校园体育文化功能对当代中学生的人格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目前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有必要探究通过这一方式去实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
(一)完善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
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由于对现代体育发展的真正内涵和人格需求理解的不足,往往只停留在体育技能传授的显性课程教育上,而忽视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的表率作用是直接的、无声的,对学生人格的健全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健壮的体魄、高尚的品德、强烈的工作热情和突出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去教育和感化学生,同时又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和启迪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使学生在教师身上领悟和产生道德意识,从而乐于接受和效仿,并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学生的健全人格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提升。
(二)拓展人文体育的教学内容。
就学生个体而言,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对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提出了挑战,促使体育课程观念大转变。学生在体育中所要掌握和培养的东西不再仅仅是身体素质和简单的运动技能,学习运动健身技术、体育理论知识以及社会文化内容将成为学生执着追求的目标。拓展人文体育的内容,应该建立在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增强体育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体育能力,养成锻炼习惯为中心的新的内容体系。体育教学应该有一定的知识容量和文化底蕴,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体差异,尽可能开设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最大程度地满足个体与群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体育中享受身体活动乐趣,培养强烈的生存意识、积极的参与精神、适时的应变能力、健康的竞争心理和不断的自我超越等诸多人格因素将成为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愿望和动力。
(三)加强体育文化的环境管理。
学校是学生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对人格的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管理,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在对学校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上,应从各校的传统、培养目标出发,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文化环境。如在体育馆等场所悬挂体育明星的画像及相关的体育格言,在校园内建传统体育项目的雕像,在校园的宣传栏张贴体育与健康主题海报等等。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以优良的锻炼风气、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表现出来的观念形态以及独特的育人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
(四)适时考虑高考引入身体素质考查机制。
现有的高考考试制度有着一些不足,颇受诟病,但不可否认其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在短时间内难以被取代,由此就有必要考虑在目前的高考中引入身体素质考查机制,作为高考录取的一个重要参考值来引导中学教育重视学生身心健康。每年高校都会出现一些学生因忽视相关人格培养而导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而高校医务室在每年新生入学后都会有学生身体素质(含心理健康调查)下降的报告出炉。目前高考中虽然有高中毕业生要求达到体育合格等才能参加高考的要求,但这些内容只浮于文字表面,从根本上影响不到高校录取结果,所以也几乎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建议高考中适时引入如体育中考计算入升学的分数的做法,让学生、家长、学校重视这个问题。这也许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学校园体育文化正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校园体育文化能够使广大学生们的闲暇时间有更科学、更合理、更积极的安排,形成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们的社交能力。总之,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搞好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使中学不再仅仅是一个知识本位的学习场所,不再只是简单体育训练的基地,这是我们每一位中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时小冬.体育文化功能与个体人格发展探析.体育与科学,2004.
[2]马勇琼.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社科纵横,2004.
[3]邹玉华.体育教育与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培养.湖北体育科技,2004.
[4]黄欣加.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育与科学,2004.6.
[5]王爱华.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6]李迎春.谈学校体育教育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体育科学研究,2004.
[7]何红英.走向人文化的校园体育文化.宁波大学学报,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