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注重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丽琴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科学创造素质是决定一个人创造的最根本的素质,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等几方面内容。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与创造性的组织、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这是创新的核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初中生的创新能力是有别于成年人的,初中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指导。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完全放手、束缚太多都不现实,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而且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因此在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在互动中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首先塑造创新人格。具有创新人格的学生往往具有怀疑性、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同时具有感觉敏锐、观察能力强、判断能力强的特征。创新教育的重点,就是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挖掘、训练和强化。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最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科学方法。
  
  一、利用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不仅仅只是单纯地看实验的次数,更重要的是看实验教学能否真正带给学生一些收获。在演示实验中要突出探究性能力的培养。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在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教学中,就可进行这两种方法的训练。(1)利用实验归纳法探索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教师先要求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设计出电路,测出各个电阻的值,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并从实验中归纳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值。(2)教师再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和欧姆定律,从理论上加以推导,也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在获得关于串联总电阻与分电阻关系的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到自己设计电路、总结规律、从理论上论证的初步方法,即实验归纳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灵活,求知欲旺盛,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好动、好奇、好胜”是初中学生的天性。物理实验形象生动,具动手操作和探索因素,是非常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也是学生吸收信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所以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一些有悬念的实验,这将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较好的作用。例如,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基本完成规定的实验要求后,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透镜被遮挡一部分,其成像有何变化呢?要求学生不要急于动手,而是先进行推测或猜想:学生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有的认为“不成像”,有的认为“只有半个像”,有的认为“不变化”,等等。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推测,在动手实验后,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后,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
  
  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关键在于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上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反之,如果课堂氛围过于严肃,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要想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彻底抛弃师道尊严、教师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等传统观念。教师要学会用微笑、风趣、鼓励的语言,亲近的行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及时传递对学生的信任、期望、赞许等信息,使师生间建立一种信任、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消除神秘感、恐惧感,大胆地表达出自己观点,敢于和同学、教师争论。其次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学习为探究式学习。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教师讲得非常仔细,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反复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而考试时还是丢了很多分。教师为什么不动动脑筋,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呢?比如,我在讲用电器的实际功率时,就先让学生猜“220V,60W”和“220V,25W”两盏灯串联接入家庭电路中,哪一盏灯亮?很多学生认为60W的比25W的亮。让学生动脑,动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创设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把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这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地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除了正常的演示与分组实验外,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利用竹棍、小车、铁块、毛巾、弹簧秤等器材,设计减少摩擦力的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滚动时摩擦力最小,同时发现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和减少摩擦力的方法。如果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就没有这些发现。
  
  五、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外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组实验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创造性活动,鼓励学生创新。
  总之,教学的本质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教学的发展和突破;教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教学就会僵化停滞不前。我们要在物理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的各种活动,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组合,尤其要重视实验教学,着力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