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高职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贞瑶

  摘要: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成为拥有高尚品德的高素质人才。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从音乐本身的德育、智育、美育三个功能入手,具体分析音乐教育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并寻求更好开展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公共音乐教育 现状与对策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人生价值有所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辨别力。否则,他运用他的专业知识只能像一条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不仅应该拥有可以维持生计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成为一个有审美意识和高尚道德的和谐的人。在高职院校中,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在情感、道德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是一项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高职院校属于普通高校的范畴,其主要培养目标与普通高校不同,高职院校是以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而普通高等教育则以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现在国家的许多大中型企业急切地需要技术型、技能型的人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更加强调特定的行业企业背景,强调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强调岗位需要的订单式培养。正是由于高职院校更多地强调大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相对来说,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就比较欠缺。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的现状入手,进而分析公共音乐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最终提出具体的实施对策,使公共音乐教育在促进大学生既能更好地成才,又能更好地成人的宏伟目标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不容乐观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所谓“人文”是指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素质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各种理性知识、理论阐述和实践规范。它包括对人的立身处世的现实规范,也包括对人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的理论升华。每所高职院校都应该以培养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学生为己任。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不容乐观的。
  高职院校所招收的学生的成绩低于普通高校的招生分数线,而且生源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大部分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来就不是太高,况且,现在的高职院校为了迎合市场需要,为了让自己培养的学生能有更好的就业前景,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培养,致使部分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思想认识水平低,对事情的承受力差,公德心低下,走出校门后,社会适应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低,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较严重的问题。同时,学生们也为了将来能有一个“铁饭碗”而努力地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很少去关心自身其他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养成。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中,学生人文素质的缺乏可谓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大问题。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重”的时代,各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培育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技术过硬、个人素质良好的职业技术人才。由以上高职院校不容乐观的人文素质现状可见,高职院校的学生迫切地需要加强审美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与美育是密不可分的。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它是进行人文主义教育所具体实施的重要手段,是与德育、智育、体育同等重要的教育模式。德国著名哲人席勒曾提出一种“完人教育”理念,他认为通过美育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促使感性和精神力量尽可能的和谐,造就社会时代所需要的完整的人。当今社会需要人格和谐发展的大学生,而旨在提高大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音乐教育又是和谐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孔子把“礼”“乐”并立,看作一个人成为君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形成和谐的人格,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诚如李斯特所说:“音乐是不加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火焰。”
  美育所关注的焦点是人的教化和修养,以实现自我人格的塑造与升华。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提高受教育者的品格修养、气质情操、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审美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音乐教育。著名的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教育的终极结果就是培养学生歌唱及欣赏音乐的审美情感。”公共音乐教育要使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能都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其核心就是音乐审美教育。
  
  二、音乐教育在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是由音乐独特的育人功能决定的。高职院校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理解、联想、创造、记忆等思维方式的参与,还需要眼、耳、手、脑、嘴等各个器官的协调与合作,这些思维方式和协调能力都是可以在音乐学习中获得的。众所周知,音乐具有着娱乐消遣、修身养性等作用,音乐还具有智育、德育和美育三重教育功能,因此,我们不能小看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音乐教育有着辅助德育的功能。音乐本身具有着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鲜明的节奏和美妙的音色,因而能够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情感世界的影响是很大的。优秀音乐作品的题材中往往包含着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爱家庭、爱自然、爱科学、爱劳动等多种高尚的德育内容,学习这类音乐作品,无疑是对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师敬长、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和发扬的最佳途径。
  在歌曲教学中选择《父老乡亲》、《谁不说俺家乡好》等歌曲,可以让学生在学唱歌曲的同时既体会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情又仿佛看到了故乡的秀丽风光,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学习,学成后回报家乡,回报父母。再比如,选择歌曲《龙的传人》、《我的中国心》等歌曲,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这无疑是把深情而真挚的爱国主义火种播撒在大学生的心中,其教育意义不低于一节政治思想课。可见,教学生歌唱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过程。
  音乐给学生的感受不仅仅是美妙的旋律,更多的是心灵的抚慰、精神的寄托。引导学生欣赏一些有价值的音乐,对于培养学生勇敢坚定的性格,善良感恩的心灵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2.音乐教育的智育功能。
  音乐教育具有以乐促智的功能。高职院校为国家培养高级技术工人,这就要求被培养的对象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技能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还应该有大胆创新的精神和勇于开拓的胆识。音乐教学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上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
  首先,音乐在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在学生学习识谱视唱的过程中,通过对音强、音值、音高、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学习,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视唱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其次,音乐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比如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会调动自己所有的想象力、记忆力及创造力去积极地对音乐所讲述的故事、描绘的情景等进行联想和想象,最终引起内心的共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会得到积极的锻炼。第三,音乐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表现力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功能。无论是在学唱一首歌曲还是在欣赏一个音乐作品,都应该从音乐的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认真地分析音乐的调式调性、曲式风格等才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音乐,这就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了锻炼。音乐也是一门表现艺术,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的歌唱方法,用真挚的情感充分表达出音乐的内容,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音乐对于大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等的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催化作用。这就在多方面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育和增长。音乐除了对智力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之外,对注意力、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也有锻炼和提高的作用。
  3.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在高职院校中,音乐课一般都以音乐欣赏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对音乐艺术的鉴赏来提高大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的能力。让大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及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追求崇高的审美理想。
  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进入到大学以后,往往会对一些社会上的所谓的“流行元素”产生盲目的崇拜,在自身的着装、打扮等方面很容易轻易地去模仿。在欣赏音乐方面,学生也容易跟随社会潮流,对一些新奇、另类的音乐产生盲目的崇拜。如何让学生用正确的审美眼光去聆听和欣赏音乐,培养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是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的基本职责。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是较低的,这就表示他们更需要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们可以从一个音乐片段甚至是一个乐句开始学习,感受音乐的节奏美、旋律美、和声美、调性美;进一步深入了解音乐的语言美、情感美;再进一步感受音乐家的创作灵感和在音乐中想要表达的深刻意义,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前进,学生最终可以以科学的审美方式去学习音乐,用正确的审美观点去理解音乐。在音乐学习中,美妙而深刻的音乐内涵能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思想感情,提高大学生对生活中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能力。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公共音乐课学习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基础较薄弱,音乐审美能力参差不齐,在公共音乐课上如何让每位学生都能学到自己不知道却想知道的音乐知识,让学生们都能对音乐课感兴趣,就需要音乐教师寻找一些有效的途径,让学生从音乐课堂中学到知识,获得鼓励、享受欢乐、得到放松。
  1.巧妙抓住授课时机。
  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成绩较低,有的学生是经过努力拼搏却高考失利而进入高职院校的,他们为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标,将来还要继续发奋,考取本科院校。有的学生是一直不刻苦学习,最终考上高职,准备学一门技术为将来就业打基础。由此可见,学生们虽然是同样的年龄,走进了同样的学校,但是却怀着不同样的心情,本着不同样的目标而来。如果公共音乐课教师能够抓住学生不同时间的不同心境,为学生准备不同的学习内容,一定会有不同凡响的效果。
  在刚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激励斗志的歌曲,比如《我的未来不是梦》、《隐形的翅膀》等,为想继续升入本科的学生送上鼓励和支持,告诉他们未来的路还很长,只要肯努力学习,每个人都会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他们的梦一定会实现。同时也要告诉想学习技术为求职作准备的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并且学精一门技术也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在学生考试的前夕,教师可以选择旋律优美,能让学生心情放松的音乐,比如《蓝色多瑙河》、《沃尔塔瓦河》等乐曲,为学生在忙碌的复习考试中身心得到最大愉悦和松弛。在学生求职的关键时刻,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励志类的歌曲,比如《爱拼才会赢》、《勇敢的心》等歌曲,为学生在最关键的时刻加油、助威,让学生有着“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态。北京奥运会圆满落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欣赏一些与奥运有关的歌曲如《我是明星》、《中国加油》等,让学生时刻关注国家大事,为祖国所取得的荣誉而自豪。
  在高职院校中,公共音乐课的地位虽不及专业课和技能课重要,只作为一门人文素质培养的课程,但只要在适当的时间,安排适当的课程,其教育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作为公共音乐课程的责任也不是为国家培养专门的艺术人才,在学生迷茫、失落、意志消沉的时候及时送去春风和秋雨,就是公共音乐课的重要职能之一。
  2.以音乐学习促进专业技能学习。
  高职院校所设专业都是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而生的,由于专业分布过于广泛,要想有一本专门的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编写的音乐教材是十分困难的。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还有很大的不同,不能像普通高校那样只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而是要在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结合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把音乐教学的内容与学生专业学习关联起来,把音乐学习渗透到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中去,强调学以致用,使公公音乐课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趋于一致。
  高职院校的公共音乐课应采用艺术方法,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法,在教学中充分结合音乐艺术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悟、鉴赏和创造能力。比如针对计算机系的学生可以开设电脑音乐制作课,让学生在已有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用电脑制作音乐,这不仅是兴趣爱好的培养,更是给学生求职时增加了一个有利的砝码。再比如为旅游管理系的学生开设中外音乐史和世界民族音乐等课程,无疑是对学生能更详细地了解本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音乐历史、音乐传统的最好的帮助。
  由此可见,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开设公共音乐课不能只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目标,而应该在此基础上,把目标放得更高、更切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更多的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有利启示,帮助学生把专业技能知识学得更精湛,更广博。
  3.兴趣入手,发挥特长。
  在高职院校中或多或少都会组织一些学生社团,这些社团主要是由学校的团委或者艺术中心等部门牵头组织,由专业教师负责日常的训练。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艺术有关的,像话剧社、军乐团、合唱团、舞蹈队,等等。学生在学习之余,把很多的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上,学校不但支持这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团活动,而且每年都会投入很多人力与物力去组织文化艺术节等大型的课外活动,为学生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作为公共音乐课教师,就要在平时的授课中注意观察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热爱音乐和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中选择出优秀人员,组织起学生合唱团、民乐队、军乐队等课外社团,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更加专业的培训。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们参与慰问、义演等社会公益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较高水平的文艺节目,听音乐会,在学校中定期举办文艺汇演等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是学校素质办学的鲜明旗帜。
  在高职院校中形成浓厚的音乐文化氛围,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也有利于学生对公共音乐课产生兴趣,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而又乐于参与的一门课,使音乐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公共音乐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完善的人格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职院校的公共音乐教育面临着教材不配套、教师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没有专门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等很多现实的问题。但是,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音乐课教师,笔者认为:必须以学生为本,使公共音乐课的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和技能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加强和提高。在实践中努力的探索一条适合于高职院校的公共音乐教学之路,这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还需要从教此门课程的同行共同努力探索而求之。
  
  参考文献:
  [1]沈致龙,齐东海主编.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2]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3]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4]王安国主编.从实践到决策[M].花都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5]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2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