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化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门庆春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但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落实全面发展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协调师生情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
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对教学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某科教师的情感和兴趣,可以直接迁移到该科的学习上来。因此,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有深厚的感情,防止和消除情感上的隔阂,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交谈,学生就会爱护教师、尊敬教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有宽广的胸怀,对学生的个性及精神世界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这种信任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更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真诚的信任。这样,教师用实际行动为楷模,才会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二、发挥主体作用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
让学生在教学中扮演主角,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要切实落实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使两者得到和谐与统一。教师的主导性就是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根据不同学习阶段、不同课型,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采用以旧引新、用实验结果或事实引路、讲化学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等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获取新知识的情景,诱导学生进入自觉学习的状态,并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和恰当地给予指点和引导,相信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实验等手段一定能获得新知,使他们消除思想顾虑,树立必胜的信心,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不包办代替。在学习理论性较强难理解的内容时,教师不要一上来就讲,应让学生自己先思考,看能否通过自学来解决;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启发点拨,如此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难点问题还可以设置成自学提纲,让学生分层突破。在习题课讲评上,要注重采取巧妙引导激活学生的思路,把“讲懂”变成学生“想懂”。特别注意一般不要把现成答案奉送给学生;不能只注重习题的正确解法,而忽视解题思路的引导;要多讲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巧解巧算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这种让学生“跳一跳”才够得着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欢乐。
三、发挥实验作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又一重要手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存在着丰富的有趣化学现象。因此,重视化学实验,让学生把学到的化学知识与实验事实进行生动的结合,体验到认识的乐趣,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我在授课时,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将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吸引到所要观察的关键现象上来,深入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实验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增加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机会。学生通过独立实验,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另外,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自行设计实验,通过直观有趣的实验现象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活泼有趣。
四、运用现代化媒体能激活学习兴趣
现代化媒体以其独立的教学手段进入中学教学的领域,其教学方式有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特点,可进行快速的信息处理和图象传输,同时还配有悦耳的音乐和图象描绘,这必然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的欲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有关“电子云”的教学,可利用计算机设计一幅三维空间画面,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关环境污染的教学,可利用录像,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增强环保意识。这样既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利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和课堂表演艺术能诱发学习兴趣
课堂上一个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语调抑扬顿挫、精神饱满、感情充沛的教师,往往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很快投入到探索情景中去。教师要随机应变,注意身体语言的发挥,巧妙地运用幽默、夸张、比喻等手段,使课堂气氛活跃,有时恰当的诙谐比正当的说教要好得多。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及时的鼓励和表扬,都会使学生感情得以升华,学习兴趣快速高涨起来。
六、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化学现象能发展学习兴趣
化学与社会关系极为密切,学生身边存在许多化学现象,而很多学生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当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时,往往引以为豪,感到满足,这种满足会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兴趣,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去分析,使学生边学边揭开生活中的一个个谜,从而产生极大的喜悦,转化为强大的求知欲。例如,让他们解释“雷雨可发庄稼”的道理,“铁器生锈”的原理,“塑料老化”的疑团等,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对这些身边现象的分析和解释,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知识的迁移。
七、开展课外活动能拓展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校的条件,我们目前组织开展的课外活动主要有:1.组织化学兴趣小组,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从废定影液中提取金属银,从草木灰中分离出碳酸钾,从海水中提取碘,水质的简单测定,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制作标本、模型、简单仪器等。2.组织化学晚会、化学讲座、化学园地板报等。在活动中学生可表演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可讲化学家的趣事和成功事例,也可编化学短剧、编顺口溜等。化学讲座是指教师联系课堂内容,讲一些现代化的新成就、新发现、新技术和化学史,如在学习石油和煤之后介绍人类对新能源的研究和发现;在讲纤维素性质时介绍人造纤维、光导纤维的应用及其产生的影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4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