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电工技术》项目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仇 超 马仕麟

  摘要: 项目课程的教学实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评价体系,本文以《电工技术》项目课程为例,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结果等方面阐述了项目课程的评价方法和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项目课程 评价体系 研究与实践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常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被考核、被评价的对象,一切由教师说了算,教师的打分、评语决定着学生的成绩及相关奖惩,而且这种现象从幼儿园直到大学都是一样的。在高职教学中推行项目化课程改革,必须对教学评价主体作深层次的改革,打破原有的单一主体形式,提高其他个体参与教学评价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多元化评价主体共存。
  1.加大学生参与评价力度
  项目化课程改革实施以后,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从领导者转变为指导者、参与者,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学生的自我管理、相互协作等素质有很大提高,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评价热情高涨,他们有能力客观评价自己及团队成员,因此学生和教师一起构成考核评价的主体。
  在实际教学中,指导教师可根据课程的进行,有意识地加大学生评价的分值,增大学生参与考核的频率,由学习活动小组的领导人对成员作阶段性效果评价,提高学生的评价地位。
  从实施效果看,学生参与学习评价考核对教学本身是有促进作用的,因为学生对学习过程中出问题的部位及易犯的错误类型有切身体会,考核中明察秋毫的本领比教师大。另一方面,发动学生相互设置考核任务(普通课程很难设置这类项目),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查找资料、从各自的生活体验出发安排考核内容的能动性,例如在考核项目“家庭用电线路设计”时,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出题,六个小组交叉考核。在一周的准备时间里,组长带领组员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到网络上咨询最新家庭用电标准,设计出的试卷不但具备了家庭常规用电要求,还用灯泡等元件设计出了防盗报警装置、用变压器设计了某些部位的低压供电,这些都比原来教师出的考核试卷新颖、富有创新性。
  2.适度引入企业评价
  项目化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依据之一就是生产实践,在论证过程中充分参考企业专家的意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评价合理、可行。企业评价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邀请部分企业技术人员以兼职教师的身份参与教学过程,用企业文化影响学生。他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更具职业性,对学生的职业引导更具说服力,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在评价的过程中将企业的岗位职业标准作为项目课程的评价标准,从而使项目课程培养目标与岗位职业标准相一致,使教学与实践结合得更紧密,提高课程的社会适应性。
  教学过程中还要参考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如班主任、实验室管理员、其他任课教师等,这样更全面、更客观。各评价主体所占的权重可参考图1。
  
  
  二、评价内容综合化
  
  传统教学注重学习结果考核,理论与实践相对独立,不利于全面考查学生,难以及时总结提高。
  项目化教学,由于其课程呈现动态变化特征,所以要注重考核动态学习过程,过程考核要重于结果考核;同时应注重综合内容考核,理论、实践并重,兼顾道德、情感目标的实现,以提高综合素质。考核内容包含:
  Ⅰ.道德素质考核:考核出勤情况、预习与反思情况、文明礼仪、遵守纪律、服从安排等,检验团队协作、相互沟通能力。
  Ⅱ.理论素质考核:考核知识掌握程度及灵活运用能力。
  Ⅲ.技能素质考核:考核操作的规范性、作品达标情况及工作效果,促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提高。
  考核方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处理,可以用理论实践综合试卷,也可以用作品展示,还可以做专题设计,或可以实行现场答辩等。
  
  三、评价结果作品化
  
  项目化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项目、模块来源于生产实践,教学结果、考核结果可以是产品,但有的又不同于产品,称呼为学生的作品更合适些,所以项目课程的作品化是其显著特征。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考核的作品有:搭接电路、焊接电路、模拟万用表、家庭配电板、家庭实际用电线路板、各类电气控制电路、变压器应用电路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显性作品给予学生很强的踏实感和完成作品后的兴奋感,作品存档(主要是拍照)也提高了学生完成任务的责任心,同时也利于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
  对于那些专业性、指向性非常强的项目课程,如《运动控制技术》等,课程作品完全可以等同于企业产品,实践性、现场感更强,更具项目课程优势。
  项目化课程处于改革进行中,其教学模式对学生带来的不适应感还是比较强烈的,尤其是原来靠死记硬背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在教学初期我们对相关班级做过调查,实施项目化教学的班级对该教学模式的认可率仅仅为36.6%。
  为了使学生能尽快适应项目式教学,除了教学中循序渐进、逐步引导之外,对考核评价模式的改革更具有指向性作用,这样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放大了学生的进步与成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图2是对项目化课改班级与非课改班级的成绩对比,两类班级基础一致、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对比中让两个类型的班级分别测试了两种教学模式试卷,整体来看,对比班级成绩相差不大,项目式教学班级稍具优势)。同时再次对相关班级作调查,他们对项目化教学模式的适应性已提高到71%,证明项目化教学可以在高职院校扎根。
  
  参考文献:
  [1]徐国庆.项目课程的基本理论[J].职教论坛,2006,(04).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2).
  [3]梅晓妍,王民权.电工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形成性考核”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8.NO.13.
  [4]徐国庆.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职教课程模式探析[J].职教通讯,2003,(09).
  [5]王慧.高职案例教学探析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4,(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