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吉 丽

  摘要: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研读教材,挖掘文本的趣味性;研究教法,突出数学趣味性;训练思维,培养学习兴趣;强化实践,巩固学习兴趣。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兴趣 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让很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和无限魅力,强化数学趣味性教学十分重要。教育实践也证明,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内在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呢?
  1.研读教材,挖掘文本的趣味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教材本身的兴趣。”小学教材的编排结合了儿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趣味性强。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充分挖掘其趣味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课本中“5以内加减法”后面安排了数学游戏:“用单手表示5以内加减法”,我把它改成了“5以内加减法手指操”。 通过研读教材,设计相关游戏,学生兴趣浓厚,教学任务得以轻松自如地完成。
  2.研究教法,突出数学趣味性
  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手段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完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数学的趣味,提高学习的能力。
  2.1 创设情境,巧妙的引导。
  巧妙的引导,会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调整他们的思维指向,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2.2 主动探知,乐学会学。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思考,才能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因此,教师首先要有“换位”意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2.3 高度概括,触类旁通。
  学生对数学内容抽象概括的程度愈高,透过的表面认识知识本质的能力就愈高。在巩固新知识时,要善于让学生把分散的知识连成线,织成网,培养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3.训练思维,培养学习兴趣
  3.1鼓励求异思维,培养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民主,要师生平等地共同探讨问题,形成宽松的求异氛围,使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权威,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的求异思维。比如在解题过程中,对于某些问题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且不与教师或书本上的一样,而学生又不是很自信,教师此时就应鼓励表扬他们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本人更应具备一种求异精神、创新精神,不盲目相信书本和一些所谓的权威言论。教师要爱护学生敢于提异议的勇气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对那些有异议的发言,教师要肯定并赞扬。有很多学生提出的不同看法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耐心倾听,千万不可给学生泼冷水,要制止其他学生的哄笑、嘲弄,要因势利导,通过分析学生的看法与观点,肯定其中正确的,深刻剖析错误的,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3.2鼓励发散思维,培养学习兴趣。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习惯于单一思维,而对多向思维还不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对于一个问题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考虑,引导其从多方面探索并创造答案以提高学习兴趣。这就是所谓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在小学数学中到处可见,它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的条件不变、变问题,问题不变、变条件,一提多解等都属于发散思维类题型。在解题和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靠单一思维去考虑问题,会遇到困难。碰到困难后带着问题去听课则会在教师的讲解下顺利解决。这看似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事实上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并没有起多大的作用。教师应继续因势利导,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在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4.强化实践,巩固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经历学习的过程”,要让他们多探索、多实践,做到体会数学、内化数学。
  4.1课内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去实践,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量、动手画、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并掌握概念实质,变枯燥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达到激趣乐学。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改变了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让学生各自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直径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形硬纸板,独立做实验,让每位学生测量自己手中的三个大小不等的圆的周长,然后再测量直径,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亲自测量,学生们都从三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中发现:圆不论大小,周长都是这个圆本身直径的3倍多一些。最后,我稍加点拨,学生很快理解了圆周率的意义,自己推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在自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4.2课外实践。
  教学中,教师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调查,参加兴趣小组,搜索市场有关数据等。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等活动,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关于“银行利率”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这样学生不仅培养了留心观察周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学会了自觉把所学习知识与现实事物建立联系的方法,在实践中享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不断加强数学趣味性教学的探究,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乐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乐趣得以保持,乃至升华为心理上的需求,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