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古诗教学方法例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丽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古诗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古诗,无论是形式,声韵,还是意境,都具有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无可比拟的美感。《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下面我就自己在古诗方面的教学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激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进行诗歌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顺利进行。例如,我在设计《春晓》一课教学时,上课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你所见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们当然积极发言,各自描绘自己见到的春天的样子。一下子,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我趁机问道:“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也非常喜欢春天,同学们愿不愿意知道他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我看时机成熟,于是引出新课。
  
  二、品字析词
  
  “一字值千金”,用这句话来形容古诗中的精妙之字绝不为过。这就是中国语言、中国文化的精深之所在。要想使古诗教学成为学生接触、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就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精深。于是,在我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最后总会有这样一个环节:请你闭上眼睛,感情朗诵或者听别人朗诵这首古诗,细细品味,你觉得这首古诗那个字用得最好,好在哪儿?以下是我在教学《舟夜书所见》一诗中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生1:我觉得“簇”字用得好,“簇”不同于“吹”,它给人的感觉是小风吹起了小浪。而“吹”就会让人觉得风吹起来的浪花非常大。生2;我觉得“散”字特别好,一个字,“一点萤”变为“满河星”的动态描写了出来。而且“散”和“满”形成相互照应。生3:我觉得“见”字用得好。它将“月黑”的情况下,“渔灯”若隐若现的感觉写了出来。生4:我觉得“孤”字用得好。一个“孤”字,营造了一个平静的氛围,并且“孤”和“一点”相照应。生5:我觉得“萤”字用得好。它将若隐若现的孤光,比成了萤火虫,多形象呀!……学生在品读中,不断感叹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不断感叹作者描述景色之美,不断感叹中国古诗艺术的博大精深。《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提出“品读”这一概念,其实,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最好的品读素材。
  
  三、营造氛围
  
  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我们可以按诗歌的内容、主题来确定各种不同的情感基调,运用多媒体设计不同的界面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中国古文化的魅力。如《登鹳雀楼》一诗,以淡化的鹳雀楼为底图,诗句设置为黑色或深咖啡色的隶书字体,配以雄浑的古琴乐曲,营造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豪放、旷达、磅礴的气势,对理解诗意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教学杜甫的《绝句》时,为体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好景致,则可用色彩明丽的春景图为背景,配以轻快活泼的琵琶乐,将学生带入生机勃勃的春境。值得一提的是,对不同的古诗,选用不同字体,能够有助于表现不同的意境美:如黑体的方正沉稳,隶书的凝重端庄,草书的狂放不羁,行楷的活泼灵动,魏碑的古朴淳厚……营造出或悠远绵长的意境,或悲凉凄惨的情境,或愤懑激昂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目视其文、耳悦其声、心醉其情,古诗的学习自然成了一种美的享受。
  
  四、反复诵读
  
  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我常常让学生手拿扇子或书本扮演诗人诵读古诗,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悟诗意。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让学生手拿折扇,漫步吟诗,使学生融入诗境,殷殷离别之意跃然其中。
  
  五、想象意境
  
  古诗是诗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借物喻理的富有高度想象力的作品。在古诗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想象并不是凭空而来,想象必须依托文本。要把诗中的语言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颗心,那种味。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在实际教学中,我采取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想象。如:借助多种媒体组合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借助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启迪想象;借助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唱,丰富想象。我在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句时,让学生通过看录像和反复吟读诗句,悟出:这是诗人被大自然景色所陶醉,一种幻觉油然而生,从而吟出这千古佳句。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我让学生品读“放歌”、“纵酒”、“还乡”、“穿巫峡”、“下襄阳”等诗句,边读边想象所叙述的人和事的画面,从而加深了对诗人感情的领悟。诗是通过意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在古诗教学时,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展开联想,联系生活经验和各种阅历去分析、理解、判断、推理,深入领悟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内蕴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与愉悦。
  总之,优秀古诗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古诗,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值得我们去品味、体会、想象,让我们共同行走在古诗教学的道路上,和学生一起去咀嚼、消化、回味这精神食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136.htm